至元十二年,随着元朝对南宋军事上的节节胜利,其统治者忽必烈在连续攻占多个重要战略据点之后,展现出卓越的战略眼光和果断决策能力。他精准地判断出,此时正是彻底消灭南宋的绝佳时机。
在元朝崛起的关键时刻,忽必烈面对着一场关乎国家命阅战争。他深知这场战争的规模之大、形势之复杂,绝非一蹴而就之事。因此,他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反复权衡利弊,最终制定了一套详尽而缜密的战略计划。他将这场规模宏大、错综复杂的战争任务,有条不紊地分配给各路将领,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妥善执行,每一个步骤都紧密相连,每一个目标都清晰明确。
在这场精心策划的军事行动中,右丞阿里海牙被委以攻打湖南的重任。阿里海牙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他明白湖南的战略地位对于整个战争的走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他毫不犹豫地迅速集结军队,厉兵秣马,精心挑选精锐士兵,储备充足的粮草和武器,准备向湖南发起猛烈进攻。他日夜操练军队,提升士兵的战斗力和士气,同时详细研究湖南的地形和敌军的部署,力求在战场上取得压倒性的优势。
与此同时,都元帅宋都带、左副都元帅李恒、汉军万户武秀以及张荣实则受命攻取江西。他们的目标明确,就是要以强大的军事力量切断南宋东西部之间的联系,使南宋陷入首尾不能相鼓绝境。他们深知江西的战略要冲地位,一旦拿下江西,就能有效地阻断南宋内部的支援和联络,从而为最终的胜利奠定坚实基础。为此,他们制定了周密的作战方案,分兵多路,协同作战,力求在短时间内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在战争的另一侧,忽必烈命行省左丞相阿术率军攻扬州。阿术深知扬州的战略地位,它是淮东宋军南援的重要通道。因此,他的任务是阻止淮东宋军南援,彻底孤立南宋政权。阿术率领精锐部队,迅速向扬州进发,沿途扫清一切障碍,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攻克扬州,切断南宋的救援路线。
而最为关键的主力部队,则交给了一代名将伯颜。伯颜肩负着直取临安,彻底灭亡南宋的重任。他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国家统一的关键一步。因此,他精心挑选了最精锐的部队,配备了最先进的武器和装备,制定了最为周密的作战计划。他率领主力部队,沿着精心规划的路线,向南宋的都城临安进发,一路势如破竹,直指南宋的心脏地带。
整个战争的布局如同一张精心编织的大网,各路将领各司其职,协同作战,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每一个目标都指向最终的胜利。忽必烈的这一套战略计划,不仅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邃的战略眼光,更体现了他对国家统一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同年十月,伯颜在镇江的军事指挥部中,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精密的军事部署。他深知此次南攻的艰巨性和重要性,因此将所率的庞大军队分兵三路,从不同方向对南宋展开全面进攻。伯颜的部署如同一场精心编排的棋局,每一步都至关重要,每一个细节都关乎成败。
参政阿剌罕、四万户总管奥鲁赤等被任命为右路军统帅。他们都是久经沙场的将领,深知肩上的重任。在接到命令后,他们迅速集结所部精锐,率领着步兵和骑兵,浩浩荡荡地从建康出发。他们沿着预定的路线,经过溧阳、广德,目标直指独松关。一路上,右路军披荆斩棘,跨越重重障碍,士气高昂。他们深知独松关作为战略要地的重要性,一旦拿下,就能对南宋的防线造成重创,为后续的进攻打开局面。因此,他们毫不懈怠,日夜兼程,朝着目标奋勇前进。
与此同时,同行中书省事董文炳、万户张弘范、两浙大都督范文虎等则统率左路军。他们选择了经江阴军(今江苏江阴)、许浦(今江苏常熟东北),由海路趋澉浦(今浙江海盐南)的行军路线。左路军的行军路线最为特殊,他们需要在海上航行,面对复杂的海况和未知的风险。然而,这支军队却展现出了极高的纪律性和战斗力。战船如云,旌旗蔽空,浩浩荡荡的船队在海上航行,如同一条钢铁巨龙。他们在海上严格遵守纪律,保持高度的警惕性,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南宋水师抵抗。他们深知,海上作战与陆地作战截然不同,稍有不慎,就可能功亏一篑。因此,他们精心准备,反复演练,力求在海上作战中占据主动。
伯颜与右丞阿塔海则亲自率领中路军向常州、平江(今江苏苏州)进发。作为主力部队的统帅,他们不仅要与沿途的宋军展开激烈战斗,还要节制诸军,确保各路大军能按计划顺利推进,并最终会师临安。中路军在行进过程中,遭遇了南宋军民的顽强抵抗。宋军凭借着坚固的城池和熟悉的地形,与元军展开了殊死搏斗。然而,元军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出色的军事素养,一路奋勇作战。他们在战斗中毫不退缩,以强大的战斗力和坚韧的毅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突破了一道又一道防线。伯颜和阿塔海亲自坐镇指挥,鼓舞士气,激励将士们奋勇向前。他们深知,中路军的胜利不仅关乎自身的荣誉,更关乎整个战争的全局。
在这场规模宏大的军事行动中,三路大军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右路军在陆地上奋勇向前,目标直指独松关;左路军在海上乘风破浪,随时准备应对南宋水师的抵抗;中路军则在伯颜和阿塔海的亲自指挥下,与沿途的宋军展开激烈战斗。他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出色的军事素养,一路披荆斩棘,向着最终的目标——临安进发。
至元十三年正月,经过艰苦的行军与战斗,三路大军成功会师于皋亭山(今杭州北)。
此时的南宋,朝堂之上人心惶惶,一片混乱。面对如此危局,摄政太皇太后谢道清却显得异常冷静,她果断地拒绝了张世杰、文祥提出的背城一战、以求存之策的请求。
谢道清深知,以南宋目前的实力,与强大的元朝军队正面交锋,无异于以卵击石。她不愿看到更多的百姓受苦,更不愿让南宋的江山社稷毁于一旦。于是,她当机立断,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一方面,她匆忙安排益王赵昰和广王赵昺向南逃亡,希望他们能够逃脱元军的追捕,为赵氏皇族保留一丝血脉。另一方面,她派遣使者前往元朝,请求投降,希望以此来换取南宋残存的喘息机会。
然而,丞相陈宜中却在这个关键时刻临阵脱逃,惶惶然逃往温州(今属浙江)。他的这一举动,使得南宋的朝堂更加动荡不安,人心惶惶。
张世杰、苏刘义等忠义之士,虽然心怀抗元之志,但见太皇太后已经投降,也感到心灰意冷,无心再战。他们各自率领所部离去,留下了一片凄凉的景象。
二月初五,在一片凄凉的氛围中,宋恭宗赵显率领百官在临安正式向元朝投降。伯颜拿到谢道清的手诏后,如获至宝,立即开始招降尚未归附的州县。
淮西制置使夏贵见大势已去,为了自保,毫不犹豫地举起了白旗,率领淮西之地投降了元朝。
然而,淮东制置使李庭芝却坚守着抗元的信念,坚持战斗至七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南宋流亡政权召李庭芝等人从海路南归。副将朱焕却在此时背叛,以城降元。李庭芝、姜才等虽奋力抵抗,但终因势单力孤,被俘杀,淮东之地尽被元军占领。
在江西战场,宋都带、李恒等元军将领攻势迅猛,他们先攻破隆兴府(今南昌),随后展开招降攻势,成功劝降十一城。紧接着,又在团湖坪(今江西万年西南团湖山下)、龙马坪(今江西进贤北军山湖畔)与宋军展开激烈战斗,凭借着出色的战术和强大的战斗力,先后击败宋军的抵抗。
至元十三年二月,宋都带和李恒指挥元军继续南下,接连攻破建昌军(今江西南城)、临江军(今江西清江西南)。吉、袁(今江西吉安、宜春)、赣(今属江西)等州见元军势大,纷纷投降,至此,江西全境被平定。
而在湖南战场,阿里海牙更是一马当先。至元十三年正月,他就成功攻破潭州(今长沙)。随后,他采用招抚与军事压力并行的策略,成功招降湖南未附州县,以及韶州(今广东韶关)、南雄(今属广东)等州,湖南也成功被元军平定。
至元十三年五月,在局势危急之下,陈宜症张世杰、陆秀夫、文祥等南宋大臣在福州拥立益王赵昰为帝,改元景炎。他们封广王赵昺为卫王,陈宜中被任命为左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张世杰担任枢密副使;陆秀夫为签书枢密院事;文祥为枢密使、同都督。随后,他们派遣将领向江西、两浙南部进军,试图继续顽强抵抗元军。
至元十三年六月,为了追歼南宋残部,忽必烈下令于鄂州、临安设立尚书省,下设诸路宣慰司,意图全面统筹南方的军事与政务。同时,他命诸路将帅继续向南推进,不遗余力地消灭南宋最后的抵抗力量。此时的张世杰,无奈之下,被迫带着赵昰和赵昺逃往海上。
至元十三年十一月,平章阿里海牙继续南下进军广西。在静江(今广西桂林),他遭遇了守将马暨的顽强抵抗。马暨凭借着静江坚固的城防,坚守不出。但阿里海牙并未气馁,他精心谋划,充分发挥元军的兵力和装备优势,经过一番苦战,成功击败马暨。随后,他派遣将领,迅速招降了广南西路大部州县。
至元十四年五月,文祥在江西地区积极组织军事行动。他率领军队在江西各地进攻,各地义军见文祥奋勇抗元,纷纷响应。一时间,文祥的军队士气大振,成功收复了除赣州之外所辖九县,吉州的八县也恢复了大半。然而,好景不长,文祥的军队毕竟势单力薄,加之元军的疯狂围剿,最终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只能败退广东。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文祥不幸被俘,他的抗元之路暂时遭受了重创。
至元十五年二月,元西川行院使不花率领重兵将重庆重重包围。经过艰苦的围城之战,城破之时,守将张珏被俘。随后,元军顺势征降夔州。又过了八个月,合州(今四川合川东)守将王立见大势已去,为保城中百姓免遭战火涂炭,以城降。至此,四川全境被元军平定。
同年四月,宋帝赵昰在逃亡途中不幸病逝。张世杰、陆秀夫又拥立赵昺为帝,并将其徙至厓山(今广东新会南),渴望能凭借这一地势与元军进行最后的抗争。
至元十五年六月,忽必烈为了彻底消灭南宋势力,做出了关键的战略决策。他命张弘范为蒙古、汉军都元帅,率领水、步骑军 2 万由海道南下;同时,命都元帅李恒率步骑由陆路南下,意图在海陆两路对南宋残部形成合围,一举将其歼灭。
至元十五年十一月,张弘范从海道出发,袭击漳(今属福建)、潮、惠(均属广东)三州。他的水军训练有素,在海上航行迅速且隐蔽,对三州展开突然袭击,打得宋军措手不及。李恒则率领步骑沿着大庾岭,一路艰难挺进,攻入广东,顺利取下英德(今属广东),并最终占领广州。
至元十六年正月,张弘范、李恒率军在厓山成功会师。他们首先果断地控扼海口,切断了宋军的粮道,让宋军陷入孤立无援、物资匮乏的困境。
到了二月初,张弘范充分利用海潮这一自然条件,指挥军队南北对进。他们巧妙地用遮障来抵御宋军的矢石攻击,然后奋力向宋军舰船靠近。濒海的宋舰在元军的猛烈攻击下,虽奋力拼杀,但终因寡不敌众,全军覆没。
至此,南宋就此灭亡。这场历经数十年的宋元战争,最终以北方的元朝获胜而告终。
喜欢大谋谋天下请大家收藏:(m.xspsw.com)大谋谋天下闲时书屋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