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召唤猛将

青铜剑客

首页 >> 三国之召唤猛将 >> 三国之召唤猛将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大明:家妻上将军 英雄联盟之王者无双 大明各朝任穿越,16代帝王哭了 帝国崛起 林黛玉大闹天宫 大清隐龙 大明新命记 大明:机甲六战机是有亿点点快 快穿大秦,我和抚苏闯咸阳 我要做首辅
三国之召唤猛将 青铜剑客 - 三国之召唤猛将全文阅读 - 三国之召唤猛将txt下载 - 三国之召唤猛将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三百六十七 大清第一猛士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陈玉成全军覆没,并被生擒活捉的消息传到后方洪秀全大营,军心大挫,士气低落。

别人不知道太平军的真正兵力,但洪杨二人却是了如指掌,除粒任先锋的陈玉成麾下七万人之外,后面的太平军兵分三路,间隔三十里向庐陵齐头并进。

洪秀全亲自坐镇中路,包括收编的士燮旧部,以及从中原来降的黄巾余部在内,能够上阵的精壮有十万人,尾随着虚张声势运输辎重的老弱妇孺有十五万人,这一路是太平军的核心力量。右路由杨秀清统率,能够厮杀的精壮有七万人,运送辎重的老弱八万人。左路由萧朝贵统率,称得上战力的有六万人,输送辎重的老弱七万人。

包括陈玉成的先锋队伍在内,太平军能够上阵厮杀的真实兵力在二十八万上下,老弱妇孺三十五万左右。林林总总加起来六十余万人,号称百万,人数不可谓不多,声势不可谓不浩大。

但人多又如何?一场战役下来,七万人全军覆没,先锋大将被生擒活捉,这不能不让太平军人心惶惶。更何况将近一半的人是被洪杨裹挟而来,本来就没打算为太平军卖命,陈玉成被俘的消息传开,夜间不断的有人离开军营悄悄潜逃。

洪杨二人大怒不已,率部在南野县境内安营扎寨,大幅增加夜间巡防兵力。只要抓到潜逃者,一律格杀勿论。并且问罪其亲眷族人,甚至是同乡桑梓。一人潜逃,多人连坐。一口气杀了万余人,不论老弱妇孺,还是精壮男子,只要敢离营潜逃,均处以斩首之刑。一番血腥的镇压之后,才遏制了大规模逃兵的现象。

壮士断腕的办法虽然有效,但却不是长久之计。

洪杨二人也知道。要想让那些被裹挟加入了太平道的百姓死心塌地的为自己卖命,除了继续用宗教洗脑之外。还应该打一场大胜仗,扭转颓势,让所有追随者相信太平道将来一定会成就一番霸业。

夜幕下的太平军大营绵延五十里,寨栅相连。人喊马嘶,声势浩大。

洪秀全在自己的帅帐召集杨秀清、萧朝贵以及各路偏将、裨将、参军等文武幕僚百余人,共商破敌之策。

大帐内烛火辉煌,大贤良师、公将军洪秀全居中高坐,地公将军杨秀清坐在右侧,人公将军萧朝贵坐在左侧。百余名文武幕僚分列两旁,声势浩大,即便比起金陵朝堂来也是不遑多让。

“徐晃征战多年,极善用兵。打的山越各族不敢仰视。如今据守庐陵,凭借地势,一口气水淹了我七万大军。生擒了玉成将军,看来难以与之争锋也!以本将军之见,不如挥军向东攻掠建安郡,如此一来,徐晃必然率军走出庐陵,追袭我军。那时便可以在旷野中与汉军交战。以众敌寡,定能获胜。”相貌清癯的杨秀清抚须道。

“秀胞此言差矣!”

不等洪秀全话。人公将军萧朝贵就站起来反驳:“据探子飞报,陈庆之、黄忠率领的援军已经到了临汝,距离庐陵不过二百五十里左右,估计三日左右便可与徐晃会合。若是两路汉军合兵一处,声势必然大壮,即便是野战,我军也难言必胜。以某之见,我军当昼夜急行,在陈庆之援军进入庐陵之前围城,驱赶老弱妇孺在前冲锋,消耗汉军箭矢,拼着填上十万老弱的性命,也要拿下庐陵,全歼徐晃的守军。”

“贵胞所言极是!”

四十多岁,面色黝黑,浓眉大眼的洪秀全颔首称赞,“只要歼灭了徐晃的主力,陈庆之的援军不足为惧!只要破了陈庆之,便可以长驱直入,一直杀到鄱阳、建安、会稽境内,到时候把几十万山越人收编在麾下,定然可以弥补庐陵之战的损失。”

“吾等愿从大贤良师吩咐!”穿着黄色衣衫,以黄巾裹头的太平军文武幕僚齐齐拱手,高声领诺。

所有人都支持洪秀全与萧朝贵的看法,这让杨秀清感到郁闷,面色如霜的道:“那徐晃武力过人,林冲也是万人之敌,就连成胞都被生擒活捉,谁能出阵相抵?”

就在这时,守卫营寨的校尉飞马来报:“禀报大贤良师,门外有一彪形大汉,引领了百余人前来投靠,自称雄溪首领鳌拜,不知该如何处置?”

洪秀全大喜过望:“有壮士来投,我军之幸,快快请进来!”

校尉领命而去,不多时便引领了百余人来到帅帐。只见为首之人身高九尺有余,生的虎背熊腰,豹头猿臂;胯下一匹五花马,手提一口八十斤的牛头五齿镗,赌是威风凛凛,犹如神下凡。

鳌拜翻身下马,大步流星的走进帅帐,朝洪秀全拱手道:“想必上面的这位便是大贤良师了?某乃五溪之一的雄溪首领鳌拜,听闻大贤良师志在下,故此率部来投。”

“哈哈……得鳌壮士辅佐,大事可定!”洪秀全大笑着起身还礼。

“且慢,某话未完!”洪秀全话音未落,被鳌拜伸手打断。

“鳌壮士有话直无妨。”洪秀全表现的很有耐心。

鳌拜拱手道:“武陵有五溪,分别是雄溪、满溪、辰溪、酉溪、武溪,被汉人称之为五溪蛮。五溪首领便是沙摩柯,但在鳌拜眼中,这沙摩柯不值一提!我可是雄溪头号勇士,便是把其他四溪头号勇士都绑一块也不是我鳌拜的对手。所以,我鳌拜为你们太平道效力可以,但必须给某高官厚禄!”

“不知鳌壮士想要什么职位?”洪秀全冷静的问道。

鳌拜朗声笑道:“不用太高了,你们的义公将军不是被汉军生擒活捉了么,便把这义公将军的封号赏赐给我便是了!”

听了鳌拜的话,满帐文武无不皱眉冷哼:“嘶……好大的口气,义公将军可是仅次于上三公,排在圣公将军、仁公将军之后的第六大将,岂是你一个刚刚来投的蛮族首领所能觊觎的?”

洪秀全抚须笑道:“义公将军虚位以待,正需要拔擢人选,鳌壮士毛遂自荐,本师倒没有意见,但不知壮士以何服众?”

鳌拜高声喝道:“军中可有黄牛?挑两头最雄壮结实的过来!”

南方缺马,太平军运输辎重主要靠的就是牛车,整个太平军中的黄牛至少有数万头,自然不缺。洪秀全一声吩咐,很快就有人挑选了两头体型庞大,牛角尖锐的黄牛,牵到了帅帐前面。

鳌拜大步走出帅帐,一番撮弄之下,两头黄牛勃然大怒,你瞅我不顺眼,我看你更不顺眼。彼此“哞哞”叫着,四蹄刨起满地泥土,撅起牛角斗在了一起,越顶越激烈,越撞越愤怒,一副不共戴的架势。

“诸位谁能把这两头黄牛分开?”鳌拜朝着满帐文武拱手道,眉目间顾盼自雄,“若是有人能够分开,我这义公将军便不做了!”

初生牛犊不怕虎,愤怒的黄牛更是惹不起,更何况是两头杀红了眼的犄角黄牛,谁敢去捋牛角?万一两头黄牛同仇敌忾,把怒火撒向了劝架者,屁股上被戳两个窟窿是事,白白葬送了卿卿性命也不是没有可能。

看到无人搭话,鳌拜洋洋得意:“诸位看好了!”

大步流星的走到两头斗的难解难分的黄牛面前,伸出两只蒲扇般大的铁掌,各自攥住一只牛角,大喝一声:“开!”

两头黄牛正斗得你死我活,突然遭遇到了巨大的力量,牛角险些被掰断,登时发出“哞哞”的叫声,各自分开。鳌拜意犹未尽,忽然伸出铁臂,猛地勒住了左边黄牛的颈部,同时用铁腿猛别牛腿,大喝一声:“倒!”

只听轰隆一声,六七百斤的黄牛发出一声恐惧的尖叫,竟然被鳌拜硬生生的撂倒在地。放到了一头黄牛还不算完,鳌拜如法炮制,再次缠住右边黄牛的脖子,大喝一声,掀翻在地。

“呃……”

这一刻,满帐文武,加上周遭看热闹的千余名太平军一个个张大了嘴巴,目瞪口呆。力分斗牛不,竟然生生撂倒在地,霸王之力想来也不过如此吧?

洪秀全最先反应过来,击掌狂赞:“太好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也不过如此吧?在这个世上,鳌壮士若是称第二,谁敢夸口第一?自今日起,这义公将军之位便是鳌壮士你的了。本师任命你为先锋,明日前面开路,某与秀胞、贵胞率大军随后,直捣庐陵,生擒徐晃!”

鳌拜大喜过望,朝洪秀全躬身作揖道:“哈哈……蒙大贤良师器重,鳌拜定然全力以赴,助我军攻破庐陵,早日剑指金陵!”

鳌拜露了一手之后,满帐文武纷纷被折服,一起拱手施礼:“吾等参拜义公将军,有将军助战,我军定然如虎添翼,拿下庐陵指日可待!”

洪秀全命令军厨置办酒筵,连夜为鳌拜接风洗尘,吃饱喝足之后,明日六十万大军长驱直入,杀到庐陵城下叫阵。争取在陈庆之援军到来之前,一举攻破庐陵,全歼徐晃军团。(未完待续)

喜欢三国之召唤猛将请大家收藏:(m.xspsw.com)三国之召唤猛将闲时书屋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我!旧日支配者!前中后期无敌 吾名至尊 重生娶了清纯初恋后,再度发家致富! 普通的恋语 我的知青路 转生仙途之追寻 快穿:我一天48小时卷死男女主 我是自己的妹妹 祖传开挂 快穿之主神疯了 陨神记 霍格沃茨之上古之血 天道第一吃货 影帝的锦鲤女配 穿书之团宠顶流脾气超爆的 我在妖魔世界以杀证道 票证年代的日常生活[空间] 风水狂婿 邪王,宠不够! 红楼之魔门妖女
经典收藏 织明 大秦从挖地道开始 帝国联盟 直播:我给古人直播王者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谍战风云录:大宋 南风紧 官居超品 三国,义薄云天关羽开启重生之路 古代小村长的上进日常 偷听糟老头子心声,我得到个皇位 我要做首辅 三国之魏武曹操 [综]饕餮 大唐第一亲王! 英雄联盟之野区之王 三国:与宏哥称兄道弟,再筑大汉 盘点短视频名场面,古人全麻了 血色法师 牧唐
最近更新 不明不清 夺我王位?那我可要称帝了! 烽烟四起:逐鹿天下 重生之傲仕三国 让你和亲,你让女帝变娇妻? 大国军工:我为祖国献核弹 我是反贼,娶个公主很合理吧? 布衣:打猎当上土皇帝,不爽就造反 诸天皇帝聊天群 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 我的帝国将大宋包围了 奋斗在嘉靖年间 大胤商枭 乱世饥荒:我打猎带嫂嫂吃香喝辣 无敌帅夫君 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 皇后的贴身侍卫 大明元辅 家父吕奉先 饥荒年:开局小米换老婆
三国之召唤猛将 青铜剑客 - 三国之召唤猛将txt下载 - 三国之召唤猛将最新章节 - 三国之召唤猛将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