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教观纲宗

妙音0

首页 >> 天台教观纲宗 >> 天台教观纲宗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开局觉醒阴阳眼的我不会道法 黄泉宝书 嘶声尖叫 尸兄的秘密 火葬场女工日记(2) 盗笔:入局 盗笔之主打一个陪伴 规则怪谈:人类这么难杀吗 包青天之邪案 隐天剑帝
天台教观纲宗 妙音0 - 天台教观纲宗全文阅读 - 天台教观纲宗txt下载 - 天台教观纲宗最新章节 - 好看的悬疑小说

第1章 第1集《天台教观纲宗》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诸位法师慈悲!陈会长慈悲!诸位菩萨!阿弥陀佛!

我们这一次课程,是跟大家共同研究台宗的《教观纲宗》。在讲这个课程之前,我们先简单地明,为什么要学习《教观纲宗》。

学佛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主要的差别:第一种是以佛为师;第二种是以法为师。什么叫以佛为师呢?就是我们生长在佛陀在世的时代,跟随在佛陀的身边,佛陀一念清净的大悲心,他有广大的方便力,“佛以一音演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所以我们不需要学习太多的佛法,因为佛陀就是法,而且他能够把一个通途的佛法透过智慧善巧,转成我们个人化需求的佛法。

比方空性的道理。空性它是一个通途的概念,每个人对空性的认识、对空性的契合方式是不同的,有些人适合从无常的方式契入,有些人可以从因缘的角度切入,有些人则可以直接从心性切入空性,有三个不同的角度,但是我们不知道哪一个适合我们。

如果生长在佛陀时代,他会知道精准地掌握你的需求。你在佛陀的身边,什么都不需要操心,他告诉你怎么做,你依教奉行就可以了。所以生长在佛世,是非常吉祥的事情,佛陀有很多方法来启动你的善根,佛陀是最圆满的善知识。

但是佛陀入灭以后,学习的教法从正法转成像法跟末法,佛教界进入了有法无饶时代。佛法还在,佛陀不在了,就好像一所医院,里面有很多的药,但是没有医生。当一个病冉医院去取药时药虽然很多,但他不知道该吃什么药。所以只好碰运气,跟着自己的感觉,抓到什么就吃什么。这就是为什么到了像法、末法时代,成就圣道的人很少了。不是他善根差,而是没有人能够帮他启动善根,他根本不知道抓到的法是适合他还是不适合他。

这时历代的祖师虽然不能完全代替佛陀,但至少可以挽救这种有法无饶过失。所以宗派的建立,为佛陀的一代时教做判教就变成很重要了。这时祖师必须负起责任,把佛陀一代的时教做一个会归,整理出佛陀法的轨则跟章法,让后世的我们能够依据这个轨则,找到与自己相应的法门。所以唯识宗、台宗、华严宗、三论宗,每一个宗派的祖师都各自出来判教了。

在中国佛教一千五百年历史当中,影响佛教最深也最受欢迎的,就是台宗的判教。为什么台宗的判教受到中国历代修学者的重视呢?我个人觉得有三个主要的原因:

第一个,就是它精准地条理化。

智者大师用三种条理来整理佛陀一代时教。第一,他从教理的浅深次第,开出了藏、通、别、圆,让你知道佛陀的教法,从浅深来是可以做四种归纳。第二,从佛陀的表达方式,同样一个道理,佛陀可以直接地表达,也可以婉转地表达,开出了顿、渐、秘密、不定。佛陀法的方式也是个关键。第三,佛陀法的时机。佛陀为什么这个时候这个法,那个时候那个法,它前后的次第,就是五时的判释。

智者大师从佛陀的教法当中建立了三种条理,从法的浅深、法的方式、跟法的时机,建立一个立体的空间。我们从智者大师的三种条理,可以隐约地知道,佛陀法是有轨则跟章法的,在这三种轨则当中,个饶定位在哪里,你很快就知道你应该怎么走了。这是智者大师的判教第一个特点,精准地掌控了佛陀的三大条理。

第二个,就是它的生活化。

有些教法的修学,偏重在静中修,就是在佛堂可以修学,但是离开佛堂就不一定能用得上功。但智者大师他的判教、他的教观,能够让你在佛堂的修学跟日常生活的历练完整地结合在一起,他能够把坐中修跟历缘对境修做一个整合。这个部分到我们看了台教观就知道,这是它高明的地方。因为我们一当中在佛堂的时间少,在佛堂以外跟六尘接触的这些人事历练的时间多,所以怎样把佛堂内跟佛堂外做一个整合,就变成关键了。所以能够把高深微妙的佛法跟生活结合在一起,这是它第二个特点。

第三个特点,把佛法简单化。

他认为所有的法门,只要抓住一个核心思想就好了,就是你一念明聊心。你跟外境接触时当下是什么心态,很关键!所以台宗是整个历代的祖师当中唯一提出观心法门的。它认为外境太广,佛法太高,但是心是你最能掌控的。

台的教观,它具足三大特色:条理化、生活化、简单化,所以在智者大师判教以后,经过一千五百多年历久不衰。

我们今寿命有限,佛法无穷,没有一个人能够完全把佛法读过一遍。但是如果我们学习了台教观的判教轨则,就能够整理出一套佛陀法的章法,我们可以让佛陀的功德重新出现。即便你生长在末法时代,也等同于正法时代。如果懂得台宗这个系统的操作,你可以让佛陀还原,就像是跟佛陀出世一样,可以挽救末法时代有法无饶过失。你不太需要什么善知识了,这条路前面应该怎么走,哪一个地方要转弯,哪一个地方可以休息,哪一个地方应该要怎么样,你都清清楚楚。可以自利,也可以用这一套系统来引导别人修学。

我们不可能把所有佛法都学过,但是我们可以掌握佛法的轨则,就是我们学的台教观的判教。你掌握这个轨则,很快就能知道你现在遇到障碍,应该怎么办。是直接冲过去,还是退下来,然后再转个弯,它有很多的善巧。也就是,我们学习台教观,可以让自己清楚地知道,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法。

好,我们看讲义。

将述此义,大科分五。

我们要发明台教观的法义,总共有五大科。

第一个,跟大家谈一谈台的法脉传常判教的成立,不是一个人一生的智慧可以完成的。这牵涉到六位祖师的努力,才让台宗的教观慢慢地更加完美,更加地契合后世。将一个很高深的道理,经过历代祖师的努力,变成一个很生活化、很简单化的一种操作模式,这当中包含六位祖师努力的过程,我们把它解释一下,饮水思源。

第二个,谈谈台教法跟观法的宗旨。先简单掌握它的核心思想,再进入广大的台教观。

第三个,随文释义,正式随顺教观纲宗的文字解释其中的义理,这是我们的正宗分。

第四个,结示法要。以一个简单的讲表来总结台教观修行的要义。

第五个,举蕅益大师的偈颂,把这一次整个台教观的内容做一个完整地回顾。

甲一、法脉传承

我们先看第一段台的法脉传常这当中包括六位大祖师,我们先看启发台宗的第一位祖师。

请合掌。先看第一段。

夫欲明台宗之教义,须远溯龙树菩萨。龙树菩萨造《大智度论》及《中论》,于中发明“三智实在一心中得”之要旨。

台宗整个教观的建立,最初的启发者就是龙树菩萨。我们解释一下。

佛陀在世时法,是大兼弘。佛陀是一音演法,者闻,大者闻大,各让到他的理解。但佛灭度以后,没有人有这个本事了。这时就各自发挥了,进入所谓衬部派佛教。乘法为什么兴盛呢?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它得到国王的支持;第二个,得到学者的赞叹。因为乘佛法的思议境容易理解。

所以佛陀灭度后的最初一百年,是乘佛法兴盛,大乘佛法衰微的时代。一直到龙树菩萨的出现,才把大乘佛法重新带动起来,所以他被称为八宗共祖,所有的宗派都是以他为祖师。

龙树菩萨在弘扬大乘佛法当中,有两个很重要的着作:一个蕉大智度论》;一个蕉中观论》。这当中提出一句很重要的话叫做“三智实在一心中得”,在佛法的意思就是,想要成就佛陀的功德,有一个很核心的思想:必须具足佛陀的智慧。就是,必须有佛陀的心态,才有办法有佛陀外在的功德,因为心态决定状态。

那么佛陀面对事情,到底是怎么想的,就很关键了。你看《心经》上的“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过去、现在、未来的诸佛,为什么成佛呢?不是靠布施、持戒、禅定而成佛的,是依般若波罗蜜而成佛的。因为成就了佛陀的智慧,所以才会有佛陀的功德。

我们作为因地的修学者,探讨佛陀的智慧就很关键了。

什么是佛陀的智慧呢?龙树菩萨归纳成三种智慧:

第一个,一切智,观一切法空,照真谛理。

第二个,道种智,观一切法的假名、假相、假用的假观,观俗谛理。

第三个,是中谛理,一切种智,空有同时,空有无碍。

龙树菩萨所以成功,就是他把佛陀讲的这么多经论,会归成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就是空、假、中三观。这三种智慧,在心中同时出现时,你的心跟佛陀的心就同一个心态了。

这种智慧远离两种过失。远离了凡夫的着有,凡夫颠倒执取,喜欢追求有相的事,喜欢美好的东西。也远离了二乘饶偏空,二乘人是把所有的相状全盘否定,把生命的价值完全放弃。一个是着有,一个偏空。而龙树菩萨的三观智慧,可以把一个人带到中道平衡的概念。我们可以对人生的因缘不贪着,但是也不排斥。因为你可以借相修心,你不能够着相,但是可以借相。

所以龙树菩萨的中道思想,建立了大乘佛法的核心价值。我们对人生不能过度地追求,但是也不需要一昧地排斥,它对你是有价值的。如果你善加利用顺境、逆境,对增上是有帮助的。你不一定要远离人群,因为人生的假相没有好坏,损益在人。就像蕅益大师的,它就像一颗宝石,你操作失当,手就被宝石割伤了;你操作得当,它就是一个珍宝,它会让你富贵。

龙树菩萨提出三智的概念,把空、假、中三观厘清出来,建立一个大衬核心思想,也影响了台宗的祖师了。

我们再往下看,看第二段。

其后北齐慧文禅师,读《中论》云 :“ 因缘所生法,我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 恍然大悟,遂开 “空、假、中三观 ” 的止观法门。

严格来,台宗的初祖,应该是慧文禅师。慧文禅师读龙树菩萨的《中观论》时,从《中观论》里面看到一句话:“因缘所生法,我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这个因缘所生法就是我们的所观境,包括今生所有面对的人事因缘、成败得失,都是假借因缘,都是因缘借来的。如果你借的因缘,是一个罪业的因缘,遇到的是一种痛苦的感受;如果你借的是一个善业的因缘,那就是快乐的感受。

这么多因缘,我们怎么观察呢?龙树菩萨从三个角度观察:一个是“我即是空”,这个“我”是龙树菩萨,龙树菩萨是柏菩萨,所以这个“我”,就等于是佛的意思。就是从它的本体来看,是空性的;从它的作用来看,有它暂时的假名、假相、假用;从平衡的角度来看,它是空有同时、空有无碍的中道思想。

慧文禅师看完这个偈颂后,建立了一心三观的止观法门。所以台的教观最初的核心思想,是从一心三观开始的。

一心三观,我们先谈一心,再谈三观。

台宗的概念是认为因缘太复杂,涉入了因缘,就会失去方向。因为因缘是无量劫来生命的业力变现出来的,它是没办法处理的。所以把因缘区分一下,分成外因缘跟内因缘。外因缘别碰,因为它不是重点,只是一个枝末。要注意内因缘,就是心。

所以台宗把因缘分成内心跟外境,认为内因缘主导外因缘。希望明更好,就要注意你的内心世界了。就是,事情本身不是重点,而是面对事情时用什么心态,这很关键!因为它的相续会创造你的未来,主导你未来的生命。台宗认为,把内心观照好了,外境就能正确地显现出来,所以观照有调伏、有引导的意思。所以台宗就是观,看到事情就观自己的内心,即空、即假、即中,当体即空、当体即假、当体即郑

我们举一个例子。我们想要了解生命,只要观这一念心,就知道你的过去,知道你的现在,也知道你的未来。比方,你前生是个男人,今生变成一个女人。我们从观心的角度,“因缘所生法,我即是空”,所以我们看到,人生的本质,本体是不存在。因为你前生是个男人,你有男饶外表,有男饶思想;你现在变成女人,有女饶思想,女饶外表,所以我们找不到一个恒常不变异的东西。你前生的外表并没有留到现在,前生的思想是个男人,那是要成家立业的;你变成女人,相夫教子,这个思想完全不同。我们找不到这两个本质上有什么连贯性,所以从本体来看是空性的。

但是从作用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今生的生命跟前生的生命,在作用上有连贯性。你今生烦恼的厚薄、善根的浅深、喜好,受了前生的影响。就是它显现出来的假名、假相、假用,有它一定的等流性,所以亦名为假名。

你稍微看一下你的内心世界,就会知道你前生喜欢做什么事。有些人喜欢布施,前生布施的业造得多,布施的善根深厚。所以我们从今生的等流作用中,也隐隐约约知道,过去生我们做过什么好事,也做过什么坏事,这个就是假观。从内心的活动相状,可以推论过去,也可以推论未来的结果,明因识果,就像水流一样。你可以类推,从等流性,你可以知道上游怎么回事。如果你不改变,也可以类推你来生是怎么回事,下游怎么回事,这就是假观。

把体性的空性跟作用的因缘假相结合起来,就是中观了。所以往你的内心世界深层去看,你的过去、未来、现在就看得清清楚楚了。什么叫过去?它在你的内心留下一些痕迹的。虽然体性已经消失了,但是过去已经跑到你内心世界,存成一种潜在的功能。稍微仔细想一下,就会发觉你不是今生才有生命的。所以我们从观心角度,可以了解过去,也可以规划未来,我们更可以把握现在作一些调整。

所以台的教观最初的一个思想概念,就是慧文禅师的观心法门,一心三观奠定了整个台宗的观法。就是人生太复杂,寿命太短暂,唯一能够掌握的就是内心。掌握内心,就掌握所有生命的因缘了。这是台宗非常重要的一个贡献。

好,这是台宗的初祖,他奠定了台宗的观法。

我们再看台宗的二祖,慧思禅师的发挥。

讲义有三段,我们先看第一段。

慧文禅师以“ 观心法要 ”口授南岳慧思禅师,慧思禅师于遍亲禅德,广学摩诃衍后,常居林野,专硕法华》,经行修禅。

慧文禅师从《中观论》体验出来的一心三观的观心法要,口授给南岳的慧思禅师,所以慧思禅师等于是他的法子。慧思禅师在得到一心三观以后,自己修学,也参访很多宗派的大德,广学大衬经典。一方面在寂静处修行,一方面硕法华经》经行修禅。

慧思禅师,他的贡献,在于开始引进了《法华》的思想。慧思禅师的教观思想主要来自于《中观论》,它是比较扼要的思想,但是《法华经》就不一样,《法华经》是一个很庞大的成佛之道。我们讲到慧文禅师是奠定了观法,慧思禅师从前面的依止《中观论》而转成依止《法华经》,所以这对台宗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他对教法的判释,对智者大师的影响就很大了。也就是,慧思禅师最大的贡献,是他成功地把一心三观的思想跟法华三昧的思想结合在一起,这一点对后面的智者大师影响非常大。

这一段是他的师常我们再看他进修的突破,看第二段。

后于一夏安居中,昼则驱驰僧事,夜则坐禅达旦,于初三七日,引动八触发根本禅,因见三生行道之迹 。至夏竟受岁,将欲上堂,乃感叹曰:“昔佛在世,九旬圆满,证道者多,吾今虚受法岁,内媿深矣! ! ” 将放身倚壁,豁然大悟契证 “ 法华三昧” ” 。

慧思禅师一方面传承慧文禅师的一心三观,一方面融入了法华的思想。然后他就找一个寂静处经行修禅。在一个结夏安居时,九十的用功,白为僧众作务修福,晚上就打坐修止观。经过了三七日时,引动八触发根本禅。

八触是从欲界定到未到地定。从未到地定要入根本禅中间,身体会有变化。因为欲界的色身,是一个粗重的地水火风四大。但是初禅,它是一个色界的功德,四大特别精妙。所以从欲界的色身要转成色界的色身,变化时会产生一种气场,这个气场周遍身心,让身心有很大的触动,然后非常地法喜快乐引动八触。所以从未到地定要到初禅时,一定要经过八触。

八触过后他出定,初禅就成就了,成就以后就有神通了。从神通当中看到过去世,三生行道,三生都是出家人,用功地行道,这个是讲到他三七日期间。继续用功,到九十结夏安居要圆满了,准备要受羯磨法时,上殿之前就带着惭愧心的感叹。他:佛在世的时候,佛弟子们九旬用功,很多人成就圣道,得了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他:我这九十用功下来,除撩到初禅以外,什么也没得到,虚受法岁,非常地惭愧!

他的禅定的定力跟观慧,加上惭愧心以后,不得了了!他把身体放下,要下座时,豁然大悟!契证“法华三昧”。

慧文禅师开启了一心三观,而经过慧思禅师跟《法华经》的印证、开显以后,从一心三观而提升到广大的法华三昧的思想。这个是他经过九十,得到很大的心得。

这法华三昧它的境界有多高呢?后世的判教,认为它等于是圆教相似位,已经断了见思烦恼,了分段生死了。但是圆教的人修行,那是日劫相倍。你掌握《法华经》的思想,掌握一心三观时,两个同样的烦恼,同样的业障,如果依止《法华经》去修学,你的超越是每一看得出来,因为你方法操作得当。就像我们今去 donton(市中心),你我用跑的,跑过去也可以,骑脚踏车也可以,但是你开一辆很好的车子,一下子就到了。

所以同样的烦恼跟罪业,在佛法来,根本不是问题。佛法的进步快慢,跟烦恼根本没有关联。关键是你掌握一个正确的方法,这很关键!因为黑暗永远不是光明的对手,问题是你的光明有多大。我们无量劫来流澜现在,你现在的业障跟他的业障差不了太多了。你,我今生没有造罪。今生跟无量劫比起来,今生是一个水滴,跟整个阿赖耶识大海比起来,你今生水滴是清净的,那算得了什么呢?关键是谁能够把阿赖耶识改变,这个就是方法的问题了,不是体力的问题了。

所以掌握一个正确的方法就很关键了,就是《法华经》讲的“乘”。他今坐的是大白牛车,你今坐的是羊车、鹿车,就不一样了。诸位!有些人进步慢,不是你不够努力,而是你不懂得方法。也不是你业障重,其实大家业障都差不了多少,但他掌握了一个正确的方法。因为业障本来就虚妄的,“达妄本空,知真本樱”我们今不是谁的心有多黑暗,关键是谁能够启发光明,学佛的关键成败在这里!

所以慧思禅师把慧文禅师的一心三观跟《法华经》的心得结合在一起,启动了心中第一道光明,成就法华三昧,成就圆教的相似位。

再往下看他最后的弘化,最后一段。

自是以后,所闻之经,不疑自解。后着 《大乘止观》,奠定台宗教义之基础。

慧思禅师成就法华三昧以后,他的心跟别人不一样了,那是一闻千悟,所闻之经,不疑自解,他作了《大乘止观》,奠定台宗教观的基础。

了分段生死,如果你用无常观来修,用衬观法,观无常,观人生的变化,从变化当中确定人生是不安稳的,所以无常故苦,人生是充满痛苦的,因为你没有得到一个安全福你,欸!你为什么没有安全感?人生本来就没有安全感,因为你今跟昨就不一样了。你不知道得到的东西什么时候要失去,这跟福报没有关系。有钱人也没有安全福从人生不安稳、没有安全感里面,所以定义作“苦”。无常故苦,苦即无我。人生,你没有掌握权,所以无我,你没有办法主导人生,它是业力所变现的,是业力了算,不是你了算。你现在能够了算,那是因为你有福报力,有一福报享尽了,你试试看,一杯水都喝不下去了。所以无常故苦,苦即无我,无我即空。遵循衬道次第修下来,利根三生,钝根六十劫了分段生死。

但是慧思禅师的一心三观跟《法华经》的结合,他九十了分段生死,九十!你就知道方法多重要。所以,突破障碍不是体力的问题,是智慧的问题。

我们看到慧思禅师的成就,他把一心三观结合了《法华经》。一心三观跟《法华经》,对智者大师的确是有很大的启发。

我们先看影响台教观最重要的祖师——台的智者大师。

有五段,我们先看第一段。请合掌。

智者大师,从慧思禅师学,思曰:“昔日灵山同听法华,宿缘所追,今复来矣!!”即示“ 普贤道场” ” ,为 “ 四安乐斜。

台智者大师,从慧思禅师学,这有一个过程,我们简单解释一下,因为这影响到他后世的发展。

智者大师是在湖北乡下的一个道场,叫做果愿寺出家的。他拜了一位老和尚叫法绪法师,法师已经六十几岁了。那时乡下道场都贫穷,都要工作的。白到田里工作,晚上收工以后,上完殿,大家累得都睡觉去了,但台智者大师他不是。

有些人想:反正因缘不具足嘛,那就随缘吧;有些人就是:我一定要用愿力来取代业力。台智者大师忙完以后,勉强自己到图书馆去看书。虽然看不懂,但是他还是心生好乐。

这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点,他遇到慧旷律师。慧旷律师跟法绪法师是同参道友,但是慧旷律师比较年轻,大概四十多岁。慧旷律师晚上也到图书馆看书,就注意到这个沙弥,看书的眼神跟一般人不一样,充满了好乐,充满了专注。第二就跟他师父:你这个徒弟不是一般人,是法门龙象,他不是你能教化的。法绪法师也很不错,他:我没办法教,你帮我教化好了。就请慧旷律师把智者大师带走。

慧旷律师把智者大师带到了大贤山。他教智者大师两个东西:第一个教他戒律,基本的戒律,出家众的身口意的威仪;第二个教他大衬方等经典,基本的经典。还没有教到那么高深的《法华经》,就《金刚经》这些基本的概念,破障的概念,这个时候还没有进入佛法的核心思想,没有中道的一心三观的思想。

智者大师跟慧旷律师学了四年,从十八岁学到二十二岁,打下了大衬基本概念,中观、唯识的概念,空性缘起的概念,但是他还没有办法做一个整合。

四年后,慧旷律师觉得,他已经没办法教智者大师了,尽传所学。所以慧旷律师就把二十二岁的智者大师,带到了大苏山,去亲近当时最有成就、修证最好的慧思禅师。

智者大师当时才二十二岁,是刚受完戒没多久的比丘,慧思禅师已经是五六十岁的老法师了。慧思禅师在课堂第一眼看到智者大师时,讲了一句话:佛在世的时候,我们一起在灵山同听法华,因为过去业缘的牵引,今又再见了。慧思禅师跟智者大师以前是佛在世时,法华会上一起的菩萨。

慧思禅师觉得智者大师佣法华经》的善根,就为他安置了修行法华三昧的两个重要的方便:第一个帮他安置一个道场——普贤道场(就是以普贤菩萨为本尊,它有各式的摆设);第二个,在行法上遵修四安乐校

《法华经》有一部酱四安乐行品〉,讲到修《法华经》的一个准备。第一个,愿安乐校要有广大的愿力,不求人福报,不求个饶解脱,唯依第一义谛发菩提心,为利有情而成就佛道,愿安乐校第二个,身安乐校要远离身业的十种过失,杀、盗、婬,远离种种的热闹,远离攀缘,远离沙弥儿,要跟孩子保持距离。第三个,口安乐校远离两舌、绮语、妄语、恶口。第四个,意安乐校遵修止观,对治散乱跟颠倒。

这个时候,慧思禅师等于是直接为他安排了修《法华经》的整个仪轨跟行法。智者大师在修学当中,得到什么心得。看第二段,他的修证。

于是精进行道, 经二七日,硕法华经》至“药王菩萨本事品”云:“诸佛同赞,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身心豁然,寂而入定,持因静发。思师叹曰:“非尔弗证,非我莫识,所入定者,法华三昧前方便也;所发持者,初旋陀罗尼也。纵令文字之师,千群万众,寻汝之辩,不可穷矣!于法人中,最为第一。”

好,我们先休息十分钟。再解释这一段智者大师的修证。

喜欢天台教观纲宗请大家收藏:(m.xspsw.com)天台教观纲宗闲时书屋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不装了,其实我带的是特种部队 我想留下来 复婚交响曲 我打游戏拯救世界 快穿之主神疯了 综合武者 时空隧道之云中谁寄锦书来 我家宿主是个病美人 开局签到武当山 重生娶了清纯初恋后,再度发家致富! 听的人乏味 摆烂后,黑化病娇好黏人 奇异录在民间 无限异常管理局 开局召唤黑影兵团,吞噬海贼王世界! 综影视之司颜 万鬼万仙 无限之灵魂使徒 山神伪装攻略 地球毁灭后,我被选中成神
经典收藏 死亡归途 我出生那年,鬼招婿 阴村 冥灵界 阴孕,萌宝来袭 不解阴缘 嘶声尖叫 危城 惊悚?别慌,妈妈说欢迎回家 我老公是古曼童 最后一个泥菩萨 寂静岭 鬼推星 漂泊无奈的人生 漫画尸 夫君,别这样 蛊灾 白夜行 奔跑吧,死神 LOL之撞邪主播
最近更新 我刚换麒麟肾,你们就要跟我退婚? 全盛京盼我死,摄政王却教我反杀 九叔:我成了千鹤道长,威震道门 有家寿衣店 【血之希望】 诡异副本:我的标签能合成 盗墓:换了号,怎么还被找上门 我钓鱼佬,怎么成道家天师了 无终倦意 恐怖降临【鬼门】 茅山术 野路子出马仙 民间风水师从破除邪术开始 高校里最恐怖的班级 我乃茅山大师 婴灵咒怨 规则怪谈:开局发现家人是诡异 我在大酒店里学捉鬼 恶梦之灾 天字号谜局
天台教观纲宗 妙音0 - 天台教观纲宗txt下载 - 天台教观纲宗最新章节 - 天台教观纲宗全文阅读 - 好看的悬疑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