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末当皇帝

夏烽原

首页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重生明末当皇帝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晋臣 大秦:开局谋反我扶苏能窃听心声 亮剑:签到亿万物资,成为西北王 我在黄巾做首席军师 大明杀戮吞噬一切 崇祯之军火大明 大华春秋,混在秦末一统天下 褚起 占山为王,从打猎喂养娇妻开始 大谋谋天下
重生明末当皇帝 夏烽原 - 重生明末当皇帝全文阅读 - 重生明末当皇帝txt下载 - 重生明末当皇帝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110章 谁更倒霉?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负责赈灾的人选还是确定了下来,那就是刑部尚书黄克缵,此人属于无党派官员,相当的万金油。

再则,黄克赞虽然也颇有家产,这和其他官员接受土地投献没什么两样,但为官上却是较为清廉。

最重要的是,这种赈灾款项会被贪污,一般只有东林党才有这样的胆子。毕竟东林党作为一个利益集团,自然是要崛起各种利益的,进而一些职务就会被唆使贪污。

黄克缵因为没有党派,所以不会受到这种现象的影响。

于是朱由校立即召见了刑部尚书黄克赞,此时的黄克赞与东林党的关系也逐渐恶劣了起来,已被魏忠贤视之为可以拉拢的官员。

听皇帝要派自己去赈灾,黄克赞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

赈济灾民,这是积福德的事情嘛!黄克赞除非是傻了,否则才不会放过这样的好事。明代的皇城庙教育是非常兴盛的,福德、宿命、因果、轮回这些东西不仅平民百姓相信,这种读圣贤书的官员也是相信的。只不过,这些人因为有更高的文化,不会盲目的相信一些东西,有足够的判断能力。

很快黄克缵就带着银票赈灾去了,大明皇家银行的银票在山西票号也是可以通用的。同时赈灾过程中,皇家资本会进行人员上的协助,以及物力上的抽调。

黄克赞上路后,先是用驿站快马,八百里加急将银票送到灾区,先购买了一些粮食,然后广设粥棚,同时命令当地官府收拢、掩埋死者尸体,救助伤者。顿时取得了良好的赈灾效果。

粥棚设立后,受灾地区的百姓,起码饿不死。当地官府也按照命令调了人手,掩埋了尸体,尽量避免瘟疫的发生。

直到黄克缵赶到灾区,情况基本稳定下来。就是灾民们的灾后重建,以及生计成了问题。于是黄克缵按照朱由校想的办法,在当地立即张榜招工,以工代赈。

同时勘查黄河两岸堤坝,因为黄河决口,形成了一段新河道,这里显然是要修筑堤坝的。所以称为了最先开工的工地。

两百万元万元多也多,足够让灾区百姓获得足够的生存资源了。但少也少,对于治理黄河来,简直九牛一毛。

黄河决口的消息,很快就登上了《大明日报》,同时朱由校宣布从内帑拿出230万元赈济灾民、加固黄河堤坝,同时朱由校在报纸上号召全国捐款救灾。

这个新闻经过报道之后,立即引发了热烈的反响。社会各界顿时一片称赞,前往《大明日报》各分社捐款的百姓在口口相传之下,顿时络绎不绝。

捐款的大多都是普通百姓,尽管没什么钱,却是多少都愿意捐一些,毕竟积福德的事情。但是那些富裕阶层,却表现出了严重的分化。

不少富裕的商人、地主听黄河决口,皇帝带头出资230万元赈灾,也跟着捐了不少银子,有些甚至是把几成的家产都捐出去了。同时更多的商人、地主听到这个消息,则是冷漠的无动于衷。

这种现象,充分的表现出思想的混乱。

一部分商人、地主,品德还是十分不错的,平日里节俭立身、乐善好施。更多的则是贪鄙不堪、自私自利。

一番募捐下来,竟也筹集了五十多万两银子,随后也都投入到了赈济当中,用于帮助受灾地区的灾后重建。

因为这次救灾的速度足够快,调集的资金足够多,救灾效果十分良好。灾区数十万受灾百姓,得到了妥善得安置。同时重点修缮了存在隐患的黄河堤坝,减少了溃堤、决口的风险。

《大明日报》对救灾过程进行了持续的报道,让报纸销量提升了不少。这样的追踪报道,那些手抄报可是极少见的。

大明日报凭借着丰富的内容,正在快速的扩大影响力,发行量随着销售渠道的铺设,变得越来越恐怖了。

启元年秋季,显然并不平静。

这边黄河刚决口,那边四川就已经打起来了。土司奢崇明于八月二十八,正式造反,并围攻重庆。

收到八百里加急的报告,知道前因后果的朱由校不由哭笑不得,奢崇明这个火药桶竟然是之前那道把徐可求撸下去的圣旨引爆的。

四川巡抚徐可求(红丸案那个是李可灼,貌似有人傻傻分不清)接到圣旨,脑子难以理解,同时也坚定的认为奢崇明不会造反。于是就不顾圣旨上写明的撤职要求,想要在离职前把奢崇明送走,以向皇帝证明自己的观点不存在什么错误的地方。

结果徐可求带着重庆一群官员出城观看奢崇明土司兵的演武,直接给奢崇明给一锅端了,全部被奢崇明当场砍了脑袋。

这下好了,被一锅赌官员达到二十多个,大多都是四川省级官员,省级行政单位直接就半残了。

徐可求这家伙也是够倒霉的,显然是命中该有此劫。

好在新巡抚朱燮元在成都,没被徐可求带到城外观看什么演武。

奢崇明杀官造反,随后立即围攻重庆。奢崇明此时对重庆可谓是志在必得,并且信心满满。

可是城里还有秦良玉率领的上万官兵呢!奢崇明自然也不是傻子。但是不要忘了,秦良玉也是土司。

自认为和秦良玉有共同语言的奢崇明,杀了徐可求等一群蠢猪后,对城内的秦良玉派去了使者,只要秦良玉答应打开城门向他投诚,他奢崇明称帝后愿封秦良玉为王,还可以平起平坐,以共谋霸业。

为了笼络秦良玉,奢崇明可是开出了很大的价钱。

意想之中,秦良玉应该也会欣然接受条件,然后打开城门,接着一同攻占四川各地,然后依靠四川险峻的地理条件,在四川自成一国,到时候秦良玉和他奢崇明平起平坐,岂是一个区区四川总兵官能够相比的?

使者进了城,奢崇明还一边意淫着,很快秦良玉就会欣喜若狂的开门投诚了吧!到时候有秦良玉的石柱土司兵的配合,攻占整个四川还不是轻轻松松的事情?

早就在重庆城内做好布防的秦良玉,接见了奢崇明的使者,听到使者的来意,当场勃然大怒,喝道:“奢崇明这逆贼竟敢如此猖狂,来人,把这家伙拖下去斩了。”

“是,大人。”左右随即出列,奢崇明的使者被吓得浑身颤抖得如同筛糠一般,连忙大喊道:“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不能杀我啊!不能杀我啊!”

“笑话,尔等逆贼,也敢谓之国?今本官就取你项上人头。”秦良玉面容冷峻,手掌在案上一拍,左右顿时将奢崇明派来的使者拖了出去,只听见咔嚓一声,一个血淋淋的脑袋被提了进来。

秦良玉知道,这个使者是绝对不能留的。毕竟奢崇明是反贼,如果他善待使者,极易被券劾。

秦良玉作为一个女人,并没有奢崇明那种雄图霸业的壮志和对权力的幻想。帝王霸业这玩意,也是要看有没有那种命的。古时候人人都会找先生算八字、紫微斗数什么的,并不是所有算命先生都是胡乱算的,很多还是会给顾客分析命理,也能让人感悟很多人生道理。这是一种平民文化,甚至是乡野农夫,也粗通一些命理常识。

奢崇明这种少数民族不知命那是十分正常的,可秦良玉却是个汉人,丈夫马千乘是伏波将军马援之后,因祖上有功世袭石柱县土司。作为汉人,自己是什么样的命运,起码都是知道一些的。

再则她丈夫、兄弟等亲属纷纷为明王朝战死,可谓满门忠烈,岂会为了这些不切实际的东西,放弃亲人用生命换来的名节?

随后秦良玉来到城墙,亲手将被首级丢下城墙,以表明决心。

奢崇明哪里想得到会是这样的结果,就好似一盆冷水浇到了头上,当场一脸便秘之色,随后抓狂的吼道:“怎么可能,秦良玉是傻子吗?只要她反了这破朝廷,荣华富贵岂不是唾手可得?”

“爹,我看不如再派人去和秦良玉谈谈?”奢寅有些担忧的道,秦良玉不愿意造反,那问题就很棘手了。

恼羞成怒的奢崇明恶狠狠的道:“还谈什么,立即给本皇攻下重庆,城破之时我要第一个取秦良玉首级。”

两万黎族土司兵在奢崇明的命令下,迅速的行动了起来。然而奢崇明不知道的是,经过两个月行军的京营第四步兵师,已经到达了重庆地界,距离重庆仅一百余里。第四步兵师师长丁茂新刚赶到重庆,马上就接到了奢崇明叛乱的消息。

“子圣明,奢崇明果然有反意。”丁茂新神色振奋的看向重庆的方向,顿时笑了出来:“哈哈,奢崇明这逆贼也是够倒霉的,圣上提前两个月就开始布局了,这岂不是我们第四步兵师建功立业的垫脚石?”ps:第二更到!求票票,求收藏!

...

喜欢重生明末当皇帝请大家收藏:(m.xspsw.com)重生明末当皇帝闲时书屋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诛仙之灵境世界命运交错 繁幸之味 孽徒,你无敌了,下山去吧! 这个丧尸好奇怪 十光尽头有八九 凤鸣令·夫君不好惹 汉节 守护甜心:今天也要开开心心 创念念 灵笼:刀刀爆物资,升级送功法 重生:我在异世养夫郎 总裁夫人:竟成了我的红颜 末世图腾 小富则安 娱乐圈之天生一对 说好一起种地,你却偷偷去御兽? 三国老司机 小人物的修仙传奇 四合院:且看正阳门下的光荣时代 重生成犬,跟随饲主混编制
经典收藏 逍遥王盛世大唐我说了算 曲速引擎爆炸,称霸地球副本 抗日之兵魂传说 大唐门阀 英雄联盟之高校联盟 大明我大伯是朱元璋 九品御班头 特种兵之利刃 三国之魏武曹操 大唐第一亲王! [综]饕餮 今晚教坊司包场,女帝破门而入 隋唐之我为混世魔王 李隆基:逆子,你敢弑父? 汉魏文魁 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 嘿!我是孔明! 血色法师 晚清之乱臣贼子 架空:我负责乱杀,女帝负责嘎嘎
最近更新 神话版三国 阿兹特克的永生者 开局官府送老婆,我娘子竟是女帝 将门:爷爷莫慌,老子真无敌了! 乱世谋权,皇嫡孙他杀疯了! 说好的神医,怎么又成诗仙了? 赵聪的一生 寒门书童:高中状元,你们卖我妹妹? 枌榆草木长 大明新命记 征途英魂 大唐:爵位继承无望,只好当纨绔 神话历史,一人独得五帝传承 我岳父是朱元璋 曹操请登基,皇帝我不当了 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 大唐:开局碰瓷长乐公主 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锦衣卫:陛下,何故谋反! 种菜骷髅的异域开荒
重生明末当皇帝 夏烽原 - 重生明末当皇帝txt下载 - 重生明末当皇帝最新章节 - 重生明末当皇帝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