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四十五年(1617),绝对是大灾之年。
三月,江西发生大水;
六月,北直隶南部各府饥荒;湖广承府大水成灾;河南开封等处蝗灾
七月,江西大旱,柳州融县最为严重,死者相继,鬻卖男女不下数千人。
江北、山东蝗灾;
福建泉州洪水过后饥荒和瘟疫并生;
这一年,大明有数百万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郑
老实,侯平很想再招一些灾民过来,但是不能,通州五地,总人口已经接近了一百万。
如果人口再增加,皇帝可真要坐不住了。
不过北直隶的灾情,倒是可以插手管上一管,不多的,能吸引个二十万灾民过来就可以了。
梁建章、汪鸿云、袁修为、宋鸿熙四个弟子代师出征,前往北直隶南部诸府。
顺德、广平、大名三府灾情最为严重,也是他们主要前往的地方。
七月上旬,漷县派出的救灾队伍正式前往顺德府。
也就在同时,袁世振一封新的奏疏也呈到了万历面前。
此时距离他上任按察使已经有近半年的时间。
不能长,但是也不算短了,做为皇权特旨上任的官员,半年的时间怎么也应该做一些成绩出来。
但是遗憾的是这半年来袁世振没有任成绩。
他上任之初就宣称自己与‘囤户’势不两立,结果上任之后,根本抓不了任何权力。
没赢囤户’的配合,他根本寸步难校
盐税衙门的吏员跟地方衙门的吏员一样,都是没有俸禄的。
他们收入的最大来源就是吃这些所谓‘囤户’们的供俸。
袁世振上来就要跟这些‘囤户’干,口号喊得这么响,人家能没点反击吗?
所以‘囤户’们集队给吏们断了粮。
两淮巡盐衙门的吏饭都吃不上,谁还跟你卖命?
没有这些吏跑腿,就凭朝廷任命的那几个光杆司命又能有什么用呢?
何况那些个官员就对他没意见了?
人家同样也要从‘囤户’们手中拿回扣的好吧?
袁世振上任仅一个月,就被内外勾结、上下齐手治得不要不要的。
也幸亏他不是一般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再张口闭口打击‘囤户’。
然后还放低姿态,去‘囤户’家中虚心请教,着手设计新的改革方案。
大明盐政发展到如今的地步,实际上已经积重难返了。
袁世振的这一次改革其实从一开始就错了,还错得离谱。
他把目标对准了大盐商,认为是他们囤积了大量的食盐,所以导致市场缺货。
但实际上大明盐政败坏的根源是历代皇帝都把盐政的税金,当成是一种可自由支配的货币来使用。
本质上是跟大明宝钞崩坏的原因一样,就是货币超发,引起的通货膨胀。
可是盐引又不是货币,并不能当成货币流通,所以最后就导致现在的局面,大量的盐引无法兑现。
好在盐引本身有专买专卖的制度保护,所以有大盐商,也就是‘囤户’囤盐引。
没错,大盐商囤的,就是盐引,而非真正的食盐。
也正是由于大盐商们囤了许多盐引,所以导致盐引的通货膨胀迟迟没有到来。
而盐商们囤盐引也并非什么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而是为了便于自己贩卖私盐。
盐商囤盐引有两个好处:其一,是因为手中有大量的盐引可以控制官盐的价格。
只要官盐始终保持着供于求,盐价就会一直高企不下;
其二,大部分盐商卖官盐都只是幌子,其实私下里他们卖的都是私盐。
这就叫做私盐官卖,加大了查处的难度,为私盐大行于世提供了便利。
其实最先这么干的人也不是别人,正是万历皇帝自己。
福王实际上就是万历皇帝的私人钱袋子,他拼了命的想给福王多一点送一些钱。
其实就是把国库的财富往自己私饶钱袋子中多装一点。
这是典型的损公肥私的做法。
身为一国皇帝,能干出这样的事来,实在非常之荒唐。
但是确确实实这一切又都真实发生了。
一切都源于万历八年(1580年)的一次醉酒。
已经十八岁的万历皇帝在后宫醉酒闹事,失态之下拔剑追杀太监,场面极其混乱。
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将此事报告孝定皇太后。
孝定皇太后听后大怒,一番严苛的训斥不算,甚至宣称要废掉他这个失德的皇帝,让他的弟弟潞王朱翊镠继位。
对于母亲更宠爱弟弟这个事实万历皇帝非常清楚。
所以他自始至终都对这个弟弟非常的放任,生怕弟弟会去母亲那里告状。
在万历十七年(1589年)潞王朱翊镠到卫辉府就藩之前,他一直都像是一把悬在万历皇帝头上的宝剑一般,时刻威胁着他的安全和皇位。
由于受到孝定皇太后的宠爱,朱翊镠又有恃无恐。
据张居正被清算的一个隐弊原因,就是有人告诉孝定皇太后,他家里有万贯家产。
而当时孝定皇太后正在为朱翊镠大婚的钱财发愁。
为了替朱翊镠追讨婚礼费用,这位出身农家、曾经高度尊敬张居正的老太太就同意了将其抄家。
此事真假不知,不过这事可以明,张居正在被清算之前已经被孝定皇太后有所厌弃。
另外也明了朱翊镠在孝定皇太后的心目中地位有多高。
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孝定太后去世,讣告到卫辉,朱翊镠惊恐悲痛之下,不久即病逝。
由此可见朱翊镠对自己的处境有非常清楚的认识,如果他不死,他的子孙后代便都要遭殃。
所以万历皇帝担心自己地位不保,便想为自己万一被废以后多做一些打算。
而恰好一年以后进宫的郑氏,长的美不,还精通商道,因此自然而然就受到了万历皇帝的宠爱。
郑氏也不负所望,教了万历皇帝大量的商道知识,还帮助他看透了一条鞭法的弊端。
两饶感情也越来越深厚,最终合谋之下开始侵吞大明的国有资产。
而盐税无疑是最好动的一笔银子。
想动其它的钱,都要经过户部的层层审批,而盐税则是多发上些盐引便可以解决了。
不过这一时期,两人相对都比较保守。
直到福王长大,接过郑贵妃的衣钵之后,才变得肆无忌惮,明目张胆起来。
而盐政也逐渐崩坏,效仿福王的人越来越多,超发的盐引也越来越多。
袁世振想通过打击‘囤户’来提赈盐税的做法,从根上来就是错的。
方向都是错的,又怎么可能成功。
不过他痛定思痛,通过这段时间的了解和考察,他又写了一封奏疏,提出了新的改革方案‘纲盐法’……
喜欢学霸穿越大明带木匠皇帝大杀四方请大家收藏:(m.xspsw.com)学霸穿越大明带木匠皇帝大杀四方闲时书屋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