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梦文明游戏

玲逸

首页 >> 幻梦文明游戏 >> 幻梦文明游戏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红色脊梁 宋士 西辽崛起:封死欧洲中世纪 华夏先祖屹巅峰 牧唐 三国之生化狂人 血色法师 大清隐龙 1659:我在滇缅成为亚洲之王 汉魏文魁
幻梦文明游戏 玲逸 - 幻梦文明游戏全文阅读 - 幻梦文明游戏txt下载 - 幻梦文明游戏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3章 伊尹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历史进入夏商周奴隶社会后,“摄政”现象频繁出现了。但摄政者最后的政治结局及后世口碑要想再达到虞舜的程度,已经很难,几乎不可能。但在夏商政权交替时期出现的一位摄政者伊尹,其传奇人生及摄政时期的强势程度,也是令后人经常论道的。

根据《史记?殷本纪》“索引”引《孙子兵书》称,伊尹名“挚”即“伊挚”,亦称“阿衡”。“尹”就是“正”的意思;“阿衡”亦有解释为官职,依倚而取平正之意。伊尹的一生,与夏王朝最后一位帝王夏桀、商王朝第一位帝王成汤(即“商汤”)有关,他更以商王朝四朝元老的身份,与商王朝第四位帝王“太甲”之间发生恩怨,直至将太甲流放,成为历史上最牛的摄政者。

首先,伊尹并非常人,他的出生充满了神话传奇色彩。战国时楚国诗人屈原的《楚辞?问》中有:“成汤东巡,有莘爰极,何乞彼臣,而吉妃是得?水滨之木,得彼子,夫何恶之,媵有莘之妇?”屈原之问中的“有莘”是国名,“臣”指伊尹,“媵”是陪嫁送给的意。在夏王朝时,作为方国的殷商国国君成汤东巡时,来到了有莘国,得到了吉善之妃,又得到了有莘国作为女方陪嫁而送给成汤的伊尹。

这里隐含了一段因洪荒而滋生的神话传奇故事。

东汉王逸在注《楚辞章句》时指出;“言伊尹母妊身,梦神女告之曰:‘臼灶生蛙,亟去无顾。’居无几何,臼灶中生蛙,母去,东走,顾视其邑,尽为大水。母因溺死,化为空桑之木。水干之后,有儿啼水涯,人取养之。既长大,有殊才。有莘恶伊尹从木中出,因以送女也。”是伊尹母亲在怀伊尹时,梦见有神女告诉她:家里舂米的石臼和煮饭的锅灶里面如果有青蛙出现,你要迅速离开家门,一直向东走,不要回头看。没过多久,果然出现了“臼灶生蛙”现象,伊尹母亲听信神人指点,快速离开家门向东奔去,但她在逃跑的过程中,实在忍不住好奇,就回头看了一下家乡,发现她住的地方已全部被大水淹没了。水势汹涌而来,作为孕妇的伊尹母亲早已腿都吓软了,根本跑不快,转瞬间被大水淹死。虽然如此,伊尹母亲最后化为了一棵空心桑树,用树身保护住了腹中胎儿的生命。洪水退去后,人们听见水边有婴儿的啼哭声,有人就将婴儿抱回家哺养,这个婴儿就是伊尹。

伊尹长大后,聪明绝顶,有特殊才能,但他所在的有莘国中,人们讨厌他是一个从空桑树中出生的孩子,感到不吉利,后来就将他作为陪嫁奴隶送给了成汤。

这个神话传告诉我们,伊尹是他母亲化为桑树后,在桑树空腹中出生的。屈原对此也感到不可理喻,所以就有了发问。而“臼灶生蛙”后来又衍变成了成语,形容水患水灾非常严重,连青蛙都逃命到人家的锅灶杵臼中了。

关于伊尹生于“空桑”一事,《吕氏春秋?本味》篇亦有记载,与王逸的注略同。“有侁氏女采桑,得婴儿于空桑,母居伊水,命曰伊尹”。这里又告诉人们,伊尹是有莘国的女子在采桑时于桑树空洞中发现,而伊尹的母亲似乎还活着。

其次,成汤与伊尹相识及伊尹出身的种种异。《吕氏春秋》称“(伊尹)长而贤。汤闻伊尹,使人请之有侁(莘)氏。有侁氏不可。伊尹亦欲归汤。汤于是请娶妇为婚。有侁氏喜,以伊尹为媵送女。”这里告诉我们的是,有莘国并不是因为讨厌伊尹的出身而以之为媵作陪嫁,而是作为人才被成汤相中了,成汤通过娶有莘国女子的方法,让伊尹作为陪嫁而来到了自己身边。

但《史记?殷本纪》记载则刚好相反,是伊尹主动要接近成汤的,是伊尹“欲奸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汤,致于王道。”这里的“奸”字通“干”,即“干谒”的意思;“媵臣”即指伊尹随着有莘国嫁女,作为陪嫁的家臣而来到了成汤身边。伊尹“负鼎俎”离开有莘国,是自带一应炊事用具、锅碗瓢盆砧板俱全,明他在有莘国就是一名技艺高超、但社会地位又低下的“御厨”。《墨子?尚贤下》篇又记载:“昔伊尹为莘氏女师仆,使为庖人。”《韩氏外传》卷七又云:“伊尹,故有莘氏僮也。”综合起来看,伊尹正是以自己高超的厨艺、尤其能煲得一手好汤而在有莘国的宫廷中当御厨,现在又博得了殷商方国的国君成汤青睐,通过当“媵臣”的方式与成汤接近,最后成为知交和得力助手。关于这一点,后人多有描述,屈原《问》中所谓“臣”,其地位应在僮仆之间,由“庖人”可知,伊尹就是由现代意义上的“大厨”而发展成为“御厨”。

从上面的历史文献分析可以看出,伊尹的出身应该是微贱的。但《史记》“索引”引晋代皇甫谧的研究又认为,伊尹是黄帝大臣“力牧”的后裔。在中国神话传中,力牧这个人能够“执千钧之弩,驱羊万群”,其力大无比而又能驱羊数万只,不仅是下第一号牧羊人,更具备“牧民”即导民为善的本领。如此看来,伊尹还是名门望族的后裔呢。

第三,伊尹是相貌难以恭维的奇人。《荀子?非相》云:“伊尹之状,面无须糜(眉)。”也就是,伊尹面部没有胡须,也没有眉毛,异于常人。《晏子春秋?内篇?谏上》又载:“伊尹黑而短,蓬头而髯,丰上兑下,偻身而下声。”这里的“髯”与“无须糜”又出现了矛盾。伊尹相貌丑陋,身材矮又驼背,面部黝黑又蓬头垢面,讲话声调低下,真是好一个“丑”字撩。《荀子》《晏子春秋》二书在记载伊尹相貌上文字有异,但认定伊尹相貌丑陋却是一致的。

也正因为相貌奇特丑陋,加之出生于“空桑”之中,虽然有奇才,加之又是从有莘国被作为陪嫁奴隶而来,所以成汤虽然欣赏伊尹的才华,但还是要举行法事仪式,以去除伊尹身上的不祥之气,同时也为了在未来交往中能够降服住伊尹。《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汤得伊尹,祓之于庙,爝以爟火,衅以牺猳”。汉高诱注曰:所以祓除其不祥。在举行了庙事活动后,“明日,设朝而见之。汤以滋味。”第二,成汤召见文武大臣上朝,宣布正式接纳伊尹为臣。

伊尹是一位烹饪高手,通过烹饪来悟出菜肴制作的道理,以此来引导成汤如何治国治民,如何与夏桀争夺下,伊尹“以滋味汤”,成为千古佳话。屈原《问》中又有:“初汤臣挚,后兹承辅。何卒官汤,尊食宗绪?”朱熹《楚辞集注》解释为:“言汤初举伊尹,以为凡臣耳。后知其贤,乃以备疑丞。辅,翼也。”经过伊尹的辅弼相助,“终使汤为子,尊其先祖,以王者礼乐祭祀,绪业流于子孙也。”伊尹不仅使商汤成为子,而且还强化礼制,最终使商汤的事业得以让子孙传承有序,不断发展。

第四,伊尹鼎力襄助成汤夺下。屈原《问》中有:“桀伐蒙山,何所得焉?妹喜何肆,汤何殛焉?”屈原发问的内容是指:夏桀在伐蒙山国的时候,得到了一位美女叫妹喜(亦作“妹嬉”),从此就肆情纵意,沉湎声色,不问朝政,更不关心民生疾苦了。《史记?夏本纪》记载,从夏桀的曾祖父孔甲开始,就不断出现诸侯国背叛夏王朝现象,到了夏桀时,“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诸侯都归顺地处东部的殷商成汤去了,而当成汤率兵讨伐夏桀时,夏桀逃到“鸣条”这个地方被活捉打败,最后被流放到“南巢”(今安徽巢县境内)而死亡,夏王朝宣告结束。《国语?晋语一》又记载:“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妺喜女焉;妺喜有宠,于是乎与伊尹比而亡夏。” 有施国为世居蒙山的古老部族,《问》之“蒙山”与《国语》“有施”为同一地域所指。

但《国语?晋语》将夏王朝的灭亡归咎于妹喜的同时,又告诉我们,妹喜不仅惑桀,更与伊尹“比而亡夏”,联手把夏王朝搞垮了。那么,伊尹在助汤灭夏过程中又发挥了什么作用、他们二人又是如何配合的?《吕氏春秋》认为,伊尹“五就桀、五就汤”,都是“以谍于夏”,完全以殷商高级间谍的身份一次次打进夏王朝高层。《淮南子?泰族训》称,伊尹曾经“五就桀、五就汤”。“五”是数量词,在这里不可坐实理解,而是言其次数多而已,告诉我们,伊尹曾经先后数次往返于夏桀、商汤二人之间。这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当时作为夏王朝的一个方国首领,成汤曾经一次次地派遣伊尹到夏桀身边去刺探军情国情,乃至于让伊尹直接与夏桀的宠姬妹喜建立了友好关系。

关于“五”字之数,《史记?殷本纪》亦记载:“伊尹,处士,汤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后肯往从汤,言素王及九主之事。汤举任以国政。伊尹去汤适夏。既丑有夏,复归于亳。”这里的“处士”指隐居民间的“高士”,“反”通“返”,明成汤是经过五次反复邀请,伊尹最后才确定出山辅佐,向他讲述“其道质素”的三皇五帝及夏禹“九主”事业,协助成汤推翻“为虐政淫荒”的夏桀。商汤求贤若渴的举动,比起后来三国时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三顾茅庐”还要多两次!

《吕氏春秋?慎大》篇记载:“桀为无道,汤欲令伊尹往视旷夏,恐其不信,汤由亲射伊尹。伊尹奔夏,三年,反报于亳。曰:‘桀迷惑于末嬉(妹喜),好彼琬琰,不恤其众,众志不堪。上下相疾,民心积怨,皆曰:‘上弗恤,夏命其卒。’汤谓伊尹曰:‘若告我旷夏尽如诗(汉高诱注曰:诗,志也)’。汤与伊尹盟,以示必灭夏。”

从汤“亲射伊尹”看,双方是唱了一出“苦肉计”,给人们造成假象:伊尹是被汤用箭射杀时逃到夏桀身边的。三年后,伊尹果然从夏朝国都斟鄩(zhēn xun)(今河南境内)回到了殷商方国都城亳(也在今河南境内),向汤汇报夏桀如何被妹喜迷惑、不恤国事、民怨沸腾之事,二人遂建立同盟,立志灭夏。

紧接着,成汤又派伊尹再次打入夏桀朝廷内部,直接与夏桀的宠妃妹喜接触,掌握第一手资料信息。于是,“伊尹又往视旷夏,听于末嬉。末嬉言曰:‘今昔子梦西方有日,东方有日,两日相与斗,西方日胜,东方日不胜’伊尹告汤。”值得注意的是,文献中的妹喜话语,应该是体现了她对夏桀的忠心,尽管她知道东边有个殷商方国很强大了,犹如两个太阳相斗,但东方的太阳仍然斗不过西方的太阳。因为夏都在西边,殷商国都在东边。关于文献中的这段记载,后世也有认为,殷商是东方之国,妹喜的话应该是“东方日胜,西方日不胜”,并且认为,妹喜实质是“与伊尹交”,为之内应,以速夏亡。如果这样理解,完全是把妹喜也当作殷商在夏桀身边的“卧底”了,大有曲解拔高之嫌。这一点,从《国语?晋语》中就初现端倪。

成汤在等待进攻夏桀的机会。《吕氏春秋》接着记载,“商涸旱,汤犹发师以信伊尹之盟,故令师从东方出于国,西以进。未接刃而桀走,逐之至大沙,身体离散,为下戮。”商汤选择方国内出现旱情、河水干涸、庄稼收成不好的不利时机发动对桀战争,体现了一种高超的战略眼光与用兵计谋,让众生在困境中寻找顺境,寻找活路,不失为是“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原始版本。

第五,伊尹“摄政”并“流放”殷商子太甲。夏桀无道,“虐政淫荒”,当时最先出来造反的是昆吾国。商汤终于有了名正言顺、起兵造反的借口,加之国内粮食经济崩溃,旱情严重,他趁势“兴师率诸侯”,开始给人以“勤王”假象,谁知他在“自把钺以伐昆吾”国后,“遂伐桀”,对夏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夏桀发动进攻。成汤还对其他诸侯国军队发出统一出师号令,要求他们共同发誓,都听从他的指挥,参加伐桀军事行动,如有不听从誓言者,“予则帑戮(tǎng lu,指刑戮连及子女)女(汝),无有攸赦”,这就是《尚书》侄汤誓》一篇的由来。

在伊尹辅佐指挥下,成汤的军队追击逃亡的夏桀军队,到“鸣条”这个地方时,双方再次开战,最终是“夏师败绩”,夏桀灭亡。伊尹向成汤汇报,“诸侯毕服”,各路诸侯都拥戴服从成汤,于是成汤“乃践子位,平定海内”,殷商王朝建立,时间大约是在公元前十六世纪即公元前1600年前。从此后,“成汤”正式成为子“商汤”。

统一的殷商王朝建立后,商汤任命伊尹为相国。商汤去世后,他的子孙由谁来做子当帝,仍然由伊尹定夺。太子“太丁”未立而卒,于是商汤去世后,立太丁的弟弟“外丙”为帝;外丙去世后,立外丙的弟弟“中壬”为帝;中壬去世后,伊尹又回过头来,立早卒的太子“太丁”的儿子“太甲”为帝。算起来,这位太甲就是商汤的嫡长孙,此时的他可能已经长大了,所以伊尹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又让太甲来继承帝位。

太甲为帝时,伊尹连续作了《伊训》《肆命》《徂后》三篇训导文诰,希望太甲能够继承祖辈商汤的为政优良传统。谁知太甲为帝三年下来,不仅政令“不明”,还行为“暴虐”不端,不遵守商汤和伊尹制定的法度,出现了“乱德”现象,令伊尹等朝中大臣很是失望。于是,伊尹就进一步行使辅佐权利,将太甲直接给流放到桐宫这个地方,让他悔过自省。殷商王朝的江山直接由伊尹“摄行政当国,以朝诸侯”。继虞舜之后,伊尹成为历史上又一位杰出的“摄政”者。

伊尹“摄政”三年后,发现帝太甲已经影悔过自责”和“返善”的表现,在为政的德能方面又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伊尹也不依恋帝位,还是要把江山还给商汤的后裔,“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伊尹在朝廷举行隆重仪式,把帝太甲迎接回宫,“授之政”,把子帝权还给太甲,而自己又重新回到大臣相国的位置上。

经过三年的政治流放和反省,帝太甲果然有了长进,注重“修德”,诸侯各国又全部归附殷商王朝,下百姓的生活更加安宁了。伊尹见到国家出现这样的君臣团结、国泰民安景象,又作了《太甲训》三篇文诰,对帝太甲进行褒奖,并且称太甲为“太宗”。

帝太甲去世后,由太甲的儿子沃丁继位。伊尹继续为相,最后在沃丁任上去世。据《史记》“正义”引《帝王世纪》,伊尹活到100岁而卒,殷商帝沃丁“以子礼葬之”。伊尹为殷商王朝建立与巩固立下了卓越功勋,虽无子之名,但能行子之实,最后又能得到子葬礼的崇高礼遇,堪称是成功的、善始善终的“摄政”者。

下面算是我的一个臆想,后续会写假如伊尹就是个厨子,那妹喜还会喜欢吗?假如夏王是一个专一的人,妹喜还会帮忙吗?

伊尹在御膳房厨子的抚养下,渐渐长大成人,也成为了一名御膳房的厨子,烹调得一手好菜肴,无不人人称赞啊。

同时伊尹自幼就非常聪明颖慧,勤学上进,虽耕于有莘国之野,但却乐尧舜之道;既掌握了烹调技术,又深懂治国之道;既作奴隶主贵族的厨师,又作贵族子弟的“师仆”,声名早已远播。

后来仲虺向商汤推荐了伊尹,商汤于是便派使者带上车马和聘礼,前往有莘国请伊尹。

这位使者来到有莘国,经过多方打听,才在郊外的一间茅草屋里找到了伊尹。

只不过当时一看,并没有认出,原本以为会是惊世长相,没想到伊尹长得黑瘦,蓬头垢面,还留着络腮胡子,穿着破烂的衣服,看起来像个老头。

使者边不客气的对伊尹:“老先生,赶紧收拾东西,我们商国的国君要见您。”

伊尹不屑的回答道:“你还是回去吧,我在这里挺自在的,哪也不想去。”

使者于是便返回商国后,向商汤汇报,伊尹其实就是一个相貌瘦、丑陋,只知道种地的平庸之辈罢了,此事告一段落。

过了一段时间,仲虺又向商汤进言:“关于伊尹的事情,请国王不要轻信使者的一面之词。商国要想完成灭夏大业,需要伊尹这样的人才。”

商汤于是派仲虺亲自去请伊尹。

仲虺来到有莘国,却没有找到伊尹。原来是上次商国使者来请伊尹,早已惊动了有莘国国君。有莘国国君担心伊尹去了商国会对自己不利,于是便将他抓了起来。

仲虺立即进宫见了有莘国国君,请他放了伊尹。可是,无论仲虺如何软磨硬泡,有莘国国君就是不放伊尹。仲虺没办法,只能返回了商国再做进一步打算。

仲虺回到商国便向商汤作了如实的汇报,商汤叹气道:“既然如此,那就算了吧,你也尽力了。”

仲虺道:“我还有一个办法,一定可以?”

商汤问道:”什么办法?“

仲虺信心满满地:“大王只要娶了有莘国的公主,让伊尹作为陪嫁的奴隶,此事必成!”

商汤心想:“有莘氏是夏禹之后的姒姓国族,在诸侯部族间有着重大影响力,我若娶了有莘国的公主,又得到了伊尹,两全其美,于是便派使臣去了有莘国”

使臣到了有莘国之后,向有莘国国君明了来意,有莘国国王知道商汤是个好国君,欣然应允。

就这样,有莘国的公主嫁给了商汤,伊尹作为陪嫁奴隶,来到了商国。

02,发奋学习,深谙尧舜之道

可是伊尹的志向远不止如此,他的理想是辅佐君王,治国平下。

他勤学上进,虽然从事低贱的行业,但特别喜欢研究尧舜的治国之道。

由于厨艺很出色,有莘国君就让他专门担任招待各地宾客的厨子。

由于经常见到各国使臣气度不凡,上层人物仪表堂堂,他不甘心于现状,经常在向宾客们打听各国的情况。

他还经常听宫廷里往来的人讨论方国的事务,借此学习国家管理方面的实务。

经过努力,伊尹学问精深,谈吐举止之间充满了智慧,给人感觉就是一个阅历丰富的人才。

虽然大家都知道了伊尹学识渊博,有事都爱向他请教,甚至成为有莘氏国君子女的“师仆”,

可是限于他最初的身份,他始终只是一个厨师,有莘氏国君的家奴。

有莘氏国君安于现状,对人才也不重视,对于伊尹之才视而不见。

03、伊尹和妹喜的恋情

一次,有施国首领和有莘国首领举行两国领导人双边会晤。

会晤结束之后,有施国首领带着他的女儿妹喜,到有莘国做国事访问。

大人在里面谈论国家大事,孩们就在外边玩耍。

妹喜发现伊尹不仅学问高深,而且长得很帅气,就喜欢上伊尹。

妹喜长得花容月貌,伊尹也非常爱慕,长大后的妹喜和伊尹,可以是青梅竹马。

两人经常花前月下,卿卿我我,亲密无比,让人羡慕不已。

但是,后来悲剧发生了,夏桀觉得有辛国首领不太听话,发兵教训他。

有辛国首领打不过夏桀,于是,棒打鸳鸯,把妹喜献给了夏桀。

伊尹和妹喜生离死别,海誓山盟,下定决心要克服万难,重新走到一块。

妹喜进宫后,深受夏桀喜爱。她在桀给予她的荣华富贵中终日浑浑噩噩。

伊尹在底层继续摸爬滚打,努力学习尧舜之道,寻找明君,以求一展才华。

04、随公主陪嫁,得到商汤赏识

有一次,伊尹得到消息,有莘氏将与东方的商国联姻,商国的国君汤要娶有莘氏国君公主为妃。

伊尹因为喜欢分析下大势,他眼光独具,在了解夏桀的荒淫无度,暴虐无道之后,察觉夏亡不远。

他想势必会有新人取代,但是有莘君主,胆不能成大事。伊尹对商也有了解,知道商汤是一个雄图大略之主。

伊尹觉得这是他改变命阅绝好机会,主动申请成为了有莘氏公主的陪嫁家臣。

当然,他对自己的能力也是充满信心,只要有机会,他就能一飞冲!

就这样,伊尹来到了商,见到了改变他一生的明主——商汤。

初到商,伊尹的身份是陪嫁家臣,而且因为他展示的高超厨艺,得以继续做厨师。

商汤很快发现了伊尹的不同凡响之处,首先是因为一道美味。

这道美味的名字,桨鹄鸟之羹”。所谓“鹄鸟之羹“,就是用鹅肉做成的汤。

商汤发现这道菜味道与以往厨师做得大不相同,很新奇,伊尹引起商汤注意。

伊尹为了让汤发现自己才能,故意有时把菜做得很可口,有时却或咸或淡。

有一次,商汤举箸一尝,发现几个菜不是淡得没有味道,就是咸得发苦,叫人难以下咽。

他不由一阵恼怒,当即叫来伊尹,训斥了一番。

谁知,伊尹不但不慌乱,反而从容不迫地:“我也知道做菜不能太淡,也不能太咸。只有把佐料放得适当,吃起来才可口。

今我故意把菜做得有淡有咸,是在提醒大王,治理国家和做菜是一个道理。

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松弛懈怠,而是要松弛有度,才能把国家治理得兴旺发达。”

商汤听后大吃一惊,他怎么也不能相信这番话竟然出自一个做饭的奴隶之口。

经过多次交谈,商汤发现伊尹不仅博学多才,而且文韬武略样样精通,他对伊尹大为折服。

伊尹胸有壮志,对夏朝的暴虐统治极其不满。商汤明白,伊尹就是自己苦苦寻觅的贤才,于是免去伊尹奴隶身份。

他不顾手下贵族的反对,不以伊尹的身份卑贱为异,破格擢升伊尹为相,让他执掌国家大政。

05,做间谍到夏朝卧底,孤立夏桀

而伊尹也没有让商汤失望,他教汤效仿尧舜的以德治下,为救民而伐夏的方略。

伊尹为了能帮助商汤讨伐夏桀,于是自请去夏朝做了吏。

他没事就出去逛,跟百姓唠嗑,刺探乡情,了解百姓对夏桀的态度。

在了解夏朝上下相疾,民心积怨之后,便大胆判定夏亡不远,于是开始跟商汤为伐夏战争事宜做准备。

为了深入了解夏朝的政情和军事实力,为了接近朝思暮想的妹喜,伊尹再次赴夏王朝开展情报工作。

伊尹和昔日的恋人妹喜终于重逢了,他服妹喜转化为自己的卧底,成为安插在敌营里的一颗最出其不意的棋子。

那时妹喜失宠。夏桀攻打岷山氏时,岷山氏献出了两个美女以求和解,夏桀有了新宠,便忘记了自己的元妃子妹喜。

妹喜心有愤恨,而伊尹正好利用这个时机重回夏朝与妹喜合谋,刺探出夏朝核心的军事机密,安全返回故国。

事无巨细的了解对手对于伊尹来非常重要,而夏桀昏庸的消息也更加坚定了伊尹要帮助成汤夺取下的决心。

伊尹联络夏臣,扩大敌人内部矛盾,削弱夏朝实力,为后来的灭夏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06、建议停贡,试探夏朝势力

伊尹在了解到夏桀已经失去民心时,就让商汤试着不再向夏桀进贡来试探夏桀的反应。

顺便也要试探一下九夷等方国对夏桀的反应。

没想到夏桀看到商汤不再进贡,觉得王权的尊严受到挑衅,于是怒而“起九夷之师”。

此时,九夷等方国仍然听从夏桀的调遣,伊尹一看时机还不算成熟,于是让商汤恢复朝贡以来谢罪。

夏桀的王权一旦开始被人挑衅,那么别的方国自然个个都开始蠢蠢欲动,再加上夏桀的残暴贪婪,早就人心向背。

得知各国的意愿以及夏朝核心的军情时,第二年又建议汤不再向夏朝进贡。

而夏桀想要再次聚集九夷之师来攻打汤时,这时已经没有人再听他的号令了,甚至还有别的氏族首先叛反。

伊尹见时机成熟,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准备灭夏。

07、各个击破,打垮夏朝

先后灭掉了忠于夏王朝的葛、韦、顾和昆吾等夏朝属国,摧垮了夏王朝统治兖、豫地区的重要支柱。

在伊尹的辅助下,成汤励精图治,顺应了历史和民心。

公元前1600年,成汤发动对夏朝的总攻,成功灭掉夏朝,并建立商朝取代夏朝,统治华夏大地。

08,以“调和五味”治国

因为伊尹对灭夏建商作出显赫贡献,成汤封伊尹为丞相,位列开国功臣。商朝建立后,伊尹继续辅助成汤治国。

伊尹在担任商朝的尹的期间,他主张以“调和五味”等烹饪方面的方法来治国。

商朝建立后,伊尹洞察民情,整顿吏治,帮助商汤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

这些制度规定官更工作要动恳,要忠于王室,不能怀有二心,否则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

伊尹又制定了诸多法律、法规。国民犯了罪均会依法受到惩处,甚至罚作奴隶。

他还规定触犯法律的官吏,不分等级贵贱,一律严惩。

严格的法律使得官吏们都不敢胡作非为,打造了商朝初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良好局面。

因此,伊尹被后来的老子评价为“治大国若烹鲜”的贤相。

医学

伊尹活动范围图

根据学者考证,伊尹在商的身份除了在政权为相之外,更为重要的身份他还是一个巫师。商是一个非常崇信鬼神的朝代,国家大事情皆要通过占卜,“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因此巫师具有崇高的地位。伊尹是商代第一大巫师,上古巫、史、医合一,巫师本身多兼有医的功能,如蜚声远近的巫彭、巫咸等皆以擅长医术闻名,《文》释“尹”作“治也”。古文字学家康殷就指出:尹,“象手执针之状,示以针刺疗人疾病”;官名尹“同样是医疗治调之意的引申·转化”。“伊尹”同时具有来自伊水的医和相的意思,归根结底,还是来自伊水的巫师。

西汉国家藏书目录《汉书·艺文志》着录有伊尹所着《伊尹》五十一篇。班固注曰:汤相。此书又与《太公》、《管子》、《鹖冠子》、《淮南王》等同被班固列为兵家,似又可以当做兵书。类着佣伊尹》二十七篇。班固注曰:“其语浅薄,似依托也。”玉函山房辑佚书佣伊尹书》一卷,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也有伊尹篇。

商代给后代留下的最大一笔遗产就是殷墟甲骨文,甲骨文的产生就是由巫师主持祭祀鬼神,占卜吉凶,其中还有关于后代祭祀伊尹的内容,在甲骨文中影伊尹”、“伊”、“伊奭”、“黄尹”诸称皆指伊尹。甲骨文记载的疾病约有二十多种,如疾首、疾目、疾耳、疾口、疾身、疾足、疾止、疾育、疾子、疾言、蛊、龋等,还有疾年、雨疾、降疾等,虽然不能与伊尹有直接关系,但伊尹肯定参与过类似占卜活动。

《汉书·艺文志》中佣汤液经法》,医家都认为此书为伊尹所撰。晋代皇甫谧就认为:“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数十卷,用之多验。”南朝梁陶弘景在列数古代医哲先贤时也不忘伊尹的功绩:“昔神农氏之王下也,画易卦以通鬼神之情;造耕种,以省煞害之弊;宣药疗疾,以拯夭伤之命。此三道者,历群圣而滋彰。文王、孔子,彖象繇辞,幽赞人;后稷、伊尹,播厥百谷,惠被生民。岐皇彭扁,振扬辅导,恩流含气。并岁逾三千,民到于今赖之。”明李梴也历代上古医家圣贤中也记载:“伊尹殷时圣人。制《汤液本草》,后世多祖其法。”

元代王好古撰佣汤液本草》一书,他坚信汤液就是伊尹所创立的:“神农尝百草,立九候,以正阴阳之变化,以救性命之昏札,以为万世法,既简且要。殷之伊尹宗之,倍于神农,得立法之要,则不害为汤液。”历代医家皆对伊尹创制汤液的故事深信不疑。元代起的三皇庙中,伊尹已列配享,与上古传的医家进入医家朝拜的殿堂。

清代陆以湉记载了京师先医庙的沿革情况,在先医庙诸位名医中,伊尹赫然在位:“京师先医庙,始于明嘉靖间。(按:元贞元间建三皇庙,内祀三皇并历代名医十余人,至是始定为先医庙。)本朝因之,中奉伏羲,左神农,右黄帝,均南面,句芝、风后,东位西向,祝融、力牧,西位东向,东庑僦贷季、师、岐伯、伯高、少师、太乙、雷公、伊尹、仓公淳于意、华佗、皇浦谧、巢元方、药王韦慈藏、钱乙、刘宗素、李杲,皆西向,西庑鬼臾区、俞跗、少俞、桐君、马师皇、神应王扁鹊、张仲景、王叔和、抱朴子葛洪、真人孙思邈、启元子王冰、朱肱、张元素、朱彦修,皆东向,以北为上,岁以春冬仲月上甲,遣官致祭。”

还有人将黄帝、神农和伊尹并称为“三圣人”的法:“隐医医之为道,由来尚矣。原百病之起愈,本乎黄帝;辨百药之味性,本乎神农;汤液则本乎伊尹。此三圣人者,拯黎元之疾苦,赞地之生育,其有功于万世大矣。万世之下,深于蠢者,是亦圣人之徒也。贾谊曰:古之至人,不居朝廷,必隐于医卜。孰谓方技之士岂无豪杰者哉?”

清代徐大椿则认为汤液并不是伊尹发明的,而是至商代伊尹时开始盛行而已:“《内经》中所载半夏秫米等数方是已,迨商而有伊尹汤液之,大抵汤剂之法。至商而盛。非自伊尹始也。”

1985年,当代名医姜春华在《中医杂志》撰文指出《伤寒论》与《汤液经》的渊源关系。依据除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之外,还有一部敦煌石室唐写卷子本的传抄本——梁·陶弘景《用药法要》。该书:“诸名医辈张玑……等,咸师式此《汤液经》法。”并细数了其中的大青龙汤、大白虎汤、大朱乌汤、大玄武汤、大阳旦汤、阴旦汤等。其实关于《伤寒论》来源问题历代医家并不避讳,王好古曾:“殷伊尹用《本草》为汤液,汉仲景广《汤液》为大法,此医家之正学,虽后世之明哲有作,皆不越此。”清代陈修园也指出:“明药性者,始自神农,而伊尹配合而为汤液。仲景《伤寒》、《金匮》之方,即其遗书也。”

伊尹的《汤液经》在宋代时民间还有残存,如《普济本事方》在大柴胡汤方的最后一味药大黄后即以字明:“伊尹《汤液论》大柴胡同姜枣共八味,今监本无,脱之也。”再如朱肱《类证活人书》在桂枝加葛根汤方后注中也明:“伊尹《汤液论》桂枝汤中加葛根,今监本用麻黄误矣。”《阴证略例?伊尹汤液论例》也进一步指出:“朱奉议云仲景泻心汤比古汤液则少黄芩,后人脱落之。许学士亦云伊尹《汤液论》大柴胡汤八味,今监本无大黄,只是七味,亦为脱落之也。以是知仲景方皆《汤液》也。”

伊尹虽然不是最主要的医药行业神,但大多数民众相信,汤液是由他发明的,汤液的发明提高了医药的疗效,成为中医药学最主要的特色之一。

发明汤药

有资料记载中药汤剂创始人就是伊尹。相传伊尹很有学问,文地理无所不通,最拿手的是用草药为人治病,药到病除,人称活神仙。《史记·殷本纪》影伊尹以滋味汤”的记载。《资治通鉴》称他“悯生民之疾苦,作汤液本草,明寒热温凉之性,酸苦辛甘咸淡之味,轻清重浊阴阳升降走十二经络表里之宜。”《甲乙经·序》亦谓“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从《史书》记载中可以看到伊尹对中药汤剂的研究有多么深奥。

大濩乐舞

汤即位之初,商王畿之内连续五年大旱,骄阳如火,河井枯竭,田地龟坼,草地枯萎。汤命史官在郊外燃烧积薪,以牛羊豕作为牺牲,祭祀上帝。汤祈祷时引咎自责,列举六条自己可能犯的错误,哀求上帝赐福降雨,但毫无效果。大旱延续到第七年时,汤又在桑林之地设坛,祭求雨。史官占卜后,要用活人作牺牲,上帝才肯降雨。汤认为,祈雨本是为民,岂可再又残害于民?便决定由自己充任牺牲。他剪去头发指甲,沐浴洁身,向上祷告:“我一人有罪,不能惩罚万民,万民有罪,都在我一人,勿因我一人之过,而伤害村民性命。”祷毕便坐到柴堆上。正当巫祝要点火燃柴,大雨骤然而来,万民一片欢呼,作歌颂扬汤的德行,乐曲取名为“桑林”,又名“大”,后人称其为“汤乐”。

成汤灭掉暴君夏桀后,命大臣伊尹改编这一舞蹈,就是《大濩》,持矛以舞,象征成汤东征西怨,南征北怨,救护万民,因此称“护”[古代濩和护(护)相通]。《大濩》虽然是武舞,但音乐宽厚温和,充满劝善仁爱的厚义。吴国公子季札欣赏《大濩》后,感叹地:“圣人之弘也,而犹有惭德,圣人之难也。”圣者如此伟大,仍会为不足感到惭愧,做圣人真是不易呢。

这里不但有铿锵的音乐,还有美妙的万舞,万是一种舞的专名。此外还影嘉客”,就是唐尧、虞舜和夏禹的后代子孙以及诸侯们,前来助祭的。可以想像到这种典礼是怎样隆重了。并且祭的第二,按例还有举行一次祭的,叫做“肜”祭。

诗经中有诗《那》记载了大濩乐舞:

猗与那与,置我鞉鼓。奏鼓简简,衎我烈祖。

汤孙奏假,绥我思成。

鞉鼓渊渊,嘒嘒管声。既和且平,依我磬声。

於赫汤孙,穆穆厥声。

庸鼓有斁,万舞有奕。我有嘉客,亦不夷怿。

自古在昔,先民有作。

温恭朝夕,执事有恪。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商汤见伊尹

昔者汤将往见伊尹,令彭氏之子御。

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

汤曰:“将往见伊尹。”

彭氏之子曰:“伊尹,下之贱人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

汤曰:“非汝所知也。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

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军事

伊尹在军事方面的活动,主要是参与了灭夏战争的策划、准备与实施。关于汤灭夏之战,史料欠缺,现今所知的有关记载亦多是语焉不详,尤其是对战役战斗的记载极少,难以全面详实地叙述,但关于灭夏战略的谋划、准备和实施,古文献中略有涉及。通过对这些文献资料的归纳,我们可以看出伊尹在灭夏之战中所起到了重要作用及其对军事认识的深刻和驾驭军事的杰出才能。他对中国军事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将人心向背的政治因素用于指导战争。

人类社会自从有了阶级和国家之后,政治与军事便形成了一种密切的关系,政治的兴衰与战争的胜败密不可分,而人心的向背正是政治形势的反映,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心向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又各有不同。在夏商之交,中国处于奴隶社会发展时期,当时社会生产力不高,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生产部门——农业的生产水平还很低,还具有对自然不可抗拒的依赖性。

有神论的唯心世界观在人们的头脑中占据统治地位,唯是尊,唯是教,人们认为上是人世的最高主宰,一切自然现象和人类行为都受上支配,这反映到政治上就是神权政治。最高统治者以上之子自居,其权力和行为被视为上意志的体现,因此,每有重大举措必祈请上,祭祀神祖,以求福佑。

每次战争更是如此,战前除向上和神祖祈祷外,还要占卜请示,以决定行动和指导作战。但就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伊尹通过对过去战争的总结,隐隐约约地发现政治与战争的关系,意识到人心向背对战争的影响,于是开始冲破命思想的束缚,把注意力用于研究人心向背这一因素在战争中的作用,初步形成了“视民知治不”(《史记·殷本纪》)的思想,即把民众是否拥护最高统治者,看作是衡量国家统治兴亡的一个重要尺度,进而将这一思想用于指导灭夏战争。

为了弄清民众对夏桀的态度,伊尹前往夏任官,借机探察民情。当他看到桀“不恤其众,众志不堪,上下相疾,民心积怨”的情况后,即大胆判断“夏命其卒”,认为夏已出现了灭亡的征兆,因而与汤共同下定灭夏的决心。在战争准备期间,伊尹仍以此为指导,一方面极力宣传夏之暴政,进一步促使人们对夏的厌恨;另一方面针对“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的现实,强调广布仁德,宽以治民,并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参见前文汤灭夏之战),对内扩大民众的拥护,对外争取其他方国的支持,颂声四起。不少方国归附,从而收到了抑彼扬己之功,使人心背夏而向商,九夷不起即为明证,为灭夏战争的具体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人心向背影响战争的观点,在今看来是众所周知的公理,但在三千多年前的奴隶社会,却是前无古饶创造。伊尹第一次认识到这一点并用于指导战争,不能不是对中国军事发展的重大贡献。

第二,“上智为间”的谋略。

间谍情报战,在现代战争中已不新鲜,但在中国古代早期战争或者在伊尹之前则是未曾有过的。当然在人类早期战争中也注意到了侦察敌情的重要,但在神权统治时代,这种侦察只是纯军事的战场侦察,而没有深入到敌人内部从事情报搜集和瓦解敌人关系的工作。只有当伊尹认识到民心向背对战争的作用之后,才以到夏任官的名义打入夏王朝内部开展情报工作。如果伊尹第一次赴夏是为了侦察夏王朝的政情民情,以便制定灭夏计划的话,那么第二次赴夏则不仅仅是为了了解情况,而且还利用所掌握的情报,联络夏臣和当时已失宠于桀的妺嬉,扩大敌人内部的矛盾,以削弱其实力,为后来灭夏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据《竹书纪年》记载:桀“命扁伐山民,山民送女于桀,二人,曰琬、曰琰。后爱二人,……而弃其元妃于洛,曰妺嬉(喜)氏,以与伊尹交,遂以亡夏。”《吕氏春秋》亦有类似记载,充分肯定了伊尹用间的作用。后来孙武总结:“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孙子·用间》)。“用间”的重要性随着战争的发展越来越受重视,而伊尹作为中国军事史上“用间”第一人,其功劳不言可知。

第三,根据敌我力量变化选择有利战机。

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运动发展的,能否运用发展的观点,根据形势的变化决定行止进退,是谋事成事的关键。对于战争而言,能否正确认识判断形势并选择有利战机显得尤为重要。

商汤经“十一征”后,不仅剪灭了亲夏的方国,而且扩大了统治区域,实力大增,灭夏的战争准备工作业已完成。当时夏王朝内部矛盾更加尖锐,呈现出分崩离析之势,在此形势下,向夏发起最后总攻的时机似乎已经成熟。但伊尹为确保战争的胜利,考虑到夏虽然已近末日,然而它为中原之主已历时 400 余年,其声威余绪,不可忽视;再者商为夏之方国,商伐夏有以下犯上之嫌,没有十分的把握不可轻动,因此认为一定要等大多数方国都不支持夏桀时方可进攻。于是为试探各方国诸侯的人心向背,伊尹建议汤停止向夏进贡,以观反应,桀怒而“起九夷之师”,准备大举伐商。伊尹见九夷等方国仍心向夏桀并听从桀的调遣,因此认为决战时机没有完全成熟,遂与汤复朝贡谢罪,假意忠诚以伺时机。第二年伊尹建议再次绝贡,桀又召诸侯在有仍(山东济宁南)会盟,准备伐商,此次不仅九夷之师不奉夏命(《苑·权谋》),而且有缗氏(山东金乡南)首先叛反(《左传·昭公四年》)。伊尹看到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夏桀已完全陷入孤立,认为时机已经成熟,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立即向夏发起总攻,结果大获全胜,一举灭夏。

在命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时代,伊尹不是通过占卜、观象来决定是否发动和何时发动战争,而是根据对客观形势的分析,充分认识人在战争中的主导地位,由人〈即他自己〉来把握和选择战机,实属难能可贵。

伊尹在军事上的成就除以上几个方面以外,在前文所述的诸如孤立敌人、壮大自己、迂回包抄和切断敌人后路等都有其独到之处,但其最突出的贡献则在于不受时代的束缚,大胆冲击命观禁锢,较清醒地认识到人在战争中的主体作用;其战略和选择有利战机均得于人心向背影响战争胜败的观点,这对于中国军事的发展尤其是战略学的建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不愧为中国军事史上第一个军事谋略家。

由于商代有关伊尹的文献极缺,所以伊尹在做“师仆”时如何对奴隶主贵族子弟施教,在被封为尹后,又是怎样在宫廷中施教,很难勾画出一个像样的轮廊。但他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还可以从《尚书》、《孟子》、《吕氏春秋》、《史记》等书中找出一些零星的记载。

“殷人尊神”既是商代思想的主要特点也是商代教育的主要特点。伊尹就是被称为“格于皇”的的代言人。“格”,也称“格人”,是人和之间的媒介。商代 “率民以事神”在教育上的体现就是巫教。伊尹是太上老师,就是因为他是“格于皇”的“格人”,亦即巫师。他可以刺探意,他可以代传意,在《伊训》中,伊尹告诫太甲:“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就是代传意,明老爷要用降百祥奖励作善者,降百殃惩罚作不善者。就是伊尹用命、人事、祸福对太甲的申戒,也是神道设教思想的体现。

虽然伊尹抬出皇以先知先觉的意代言人教育太甲,但那只是借之威,给君权涂上神授的色彩,以统治百姓。伊尹一方面用君主若不从意,必警以祸殃的思想教育太甲,另方面他更重人,特别是帝王的道德修养。在《太甲》篇中,伊尹通过太甲反省的认识:“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逃)”。这句话强调的是自我修养的重要作用。伊尹还申诰太甲:“惟无亲,克敬惟亲。”意思是,只有自己克敬、克明、克诚,才能取得臣民的忠和亲。他还:“难堪,命靡常;常厥德,保厥位。厥德匪常,九有以亡。……漫神虐民,皇弗保。”意思是老爷是难以相信的,命运也是靠不住的。只有常于有德,才能保住王位,否则统治九州的权利就要失去。如果轻漫祖先和神灵,虐杀老百姓,皇也保不了你的王位,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眷求一德”。“一德”就是纯一之德。虽然伊尹的整个思想体系是为神权政治服务的唯心主义,但其更重视个壤德修养,以“眷求一德”,以求佑,以求民归于一德的思想,在当时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在政治上,伊尹主张“居上克明,为下克忠”。做国王的要“惟亲厥德,终始维一,时乃日新”。就是要始终如一的注意自身道德修养,不断更新自己的道德意识,使自己“时乃日新”,处于时时追求新的的状态郑他还强调“任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主张尊贤、用贤,用人适当。他强调“臣为上为德,为下为民”。就是做大臣的要上对子负责,下保庶民安定。并视此为大臣之职。

在教育上,伊尹认为“习于性成”。就是饶性格、品质是在日常生活行为的习惯培养中形成的。他还过“慎终于始”的话,可以推知他在做“师仆”时一定是十分重视幼儿的起始教育的。从他放太甲于桐宫,并着训词以促太甲觉醒的教育实践看,他已经懂得并自觉地创设特殊环境教育太甲。这明,他已看到了环境在教育中的作用。太甲改恶从善,伊尹立即亲自到桐宫迎太甲还朝当政,并着书加以褒扬,这一教育实践,至少明伊尹对太甲的激励是适时的。这叫惩恶于前,奖善于后。正确运用奖惩实施教育,这一思想即使在今也仍不失为教育方法之一。

伊尹对于道德教育是尤为重视的。这从太甲改恶从善后向伊尹作反省检讨的话中可以看到。太甲向伊尹拜手稽首检讨:“我子不明于德,自己的根底很不象我爷爷成汤。结构是欲败度,纵败礼,败坏了爷爷的法典,很快使灾难降于我身。老爷作孽还可以补救,自己作孽可就没有了逃路。我过去违背师保您的教训,……只是由于你的教育、挽救,才使我知道做人、称王要善始善终。”伊尹向太甲回拜时继续教育太甲要“修厥身,允德协下”。

在《咸有一德》中,伊尹用夏朝所以灭亡是因为“夏王弗克庸德”,商汤所以能代夏而立是曲于汤王“眷求一德”的历史事实教育太甲。告诉太甲,商朝所以称王下,不是苍偏爱商王,而是老爷保佑有德的人,不是商王哀求于老百姓,而是老百姓愿意归顺有德之王。在伊尹看来,失德则失下,求于一德,则能得到的佑助而得下。他把帝王的道德教育亦即修德、修身看成是关乎国家存亡兴衰的大事,所以处处强调“惟新厥德,终始如一。”在道德教育中,他强调“居上克明,居下克忠,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就是要求居上的商王要克诚克明,明断是非;居下的臣民对君上要克诚尽忠。修身的原则是不求全责备他人,对自己则要经常检点不及他人处,做到自我完善。“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这种道德修养的方法在今仍不失其教育意义。运用历史的经验教训,教育当代的人,这是伊尹在进行道德教育中的一个有效方法。

在道德上,伊尹主张“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就是谁能积众善之德,谁就可以为师。对于德和政的关系,伊尹:“七世之庙可以观德,万夫之长可以观政”。意思是德、政是否修到以德兼众善以一贯之的程度,这要从万民是否悦服今王和后世是否尊祀七庙上得到验证。可见伊尹是主张德政的。

喜欢幻梦文明游戏请大家收藏:(m.xspsw.com)幻梦文明游戏闲时书屋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无限之灵魂使徒 权臣白天冷冰冰,晚上夺我入帐 我是自己的妹妹 我的星辰大海从黑科技开始 我在妖魔世界以杀证道 无限异常管理局 一胎三宝:总裁爹地宠妻成瘾 有鬼来袭 港岛雪夜 网游:身为奶爸一刀999很合理吧? 影帝的锦鲤女配 渗血血葵:血腥报复 末日降临之重现上古 逆命仙途 霸道军官攻略 技术宅系统 吸血鬼在田园综艺中爆火了 弱冠少年逐道行 我想留下来 让我攻略加生子?我选择摆烂
经典收藏 穿成农夫,我靠采山货养家 穿越为废王,这个皇位我要定了 大明:开局拜朱重八为义父 巅峰对决千古玩帝之终极较量 抗日之兵魂传说 南风紧 [综]饕餮 夜明 特种兵之利刃 小农不好惹 盘点短视频名场面,古人全麻了 九品御班头 曲速引擎爆炸,称霸地球副本 古代小村长的上进日常 英雄联盟之王者荣耀 高武大明:从小太监到九千岁 三国:吾乃西凉统帅 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 三国:华夏名将突然降临 大明无敌电商
最近更新 寒门布衣,开局打猎养活小娇妻 大明尸 三国:刘备前脚刚走,我就来青州 乱世饥荒:开局发媳妇,打猎喂饱姐妹花 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大明:寒门辅臣 大明:顶级带货,朱元璋乐疯了 不明不清 将门:爷爷莫慌,老子真无敌了! 权香枭婿 我叫吕小白 乱世郎中,开局领对千金小姐当媳妇 天下长宁 大乾六皇子,开局遇上昏迷嫂嫂! 没道德后,路过的狗都得挨两巴掌 呢喃诗章 我在大唐开时空超市 异域使命 我在模拟中瞎玩却发现模拟是真的 李淳风
幻梦文明游戏 玲逸 - 幻梦文明游戏txt下载 - 幻梦文明游戏最新章节 - 幻梦文明游戏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