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不以时间线来写的原因是,神话和有历史的时间,以及国际国内,划分的定义不同,所以按人物线来写。因为不好表述,所以通过写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论证,描述自己的思想,算是一种,我常用的,就轻避重,扬长避短,抛砖引玉的写法,写论证文的思路,去写那些有争议的,模糊不清的定论,符合事实,又能把水端平。不照顾正常人,只照顾黑子和弱智。
承接上一章,写妇好和武丁,相当于写了个引子,抛了一块砖。纵观历史,每一位文治武功的伟大帝王身边,除了有贤臣良将辅佐外,必然也会匹配一位珠联璧合的伴侣,比如伏羲和女娲,黄帝和嫘祖娘娘,汉朝的刘邦及夫人吕雉,后世的唐太宗和长孙皇后,朱元璋和马皇后等等,妇好对于武丁来,就是这样的存在。以后会有专门的章节来讲历史中的皇帝与太子,皇帝和后宫的关系,相当于前任与现任,当权者与接班者。还有地方与中央,君权与相权许多关系。夏商时期,正处于神话和有历史以及有待考察的历史交接处,是国家形成的主要节点。商朝已经被证实了其存在的真实性,唯独夏朝还没被证实。一旦被证实会带来巨大影响。先秦以前,有诸多的民间传,和神话。
妇好 [fu zi]生卒年月不详,姓好(古音:zi,同子姓),“妇”为亲属称谓,先秦女性的姓写在最后,她的父姓为一个亚形中画兕形的标志,在她嫁给武丁成为王妻后,武丁给了她很是丰厚的封土及士民,于她的封地之上,她得到了“好”的氏名,被尊称为“妇好”,或者“后妇好”,她的庙号是“辛”,商王朝的后人们尊称她“母辛”、“妣辛”、“后母辛”。她是中国第一位女军事家,是战无不胜的军事传奇。
考古学家对武丁与妇好的相识过程有一种主流看法。武丁年轻时,被父亲送去民间练习,在那他遇到了有才有貌的妇好,此时的妇好还是“子姓”贵族,按照商朝的传统,商王是政治联姻,皇后都是邻国的首领或公主。像妇好这样的身份不能嫁给武丁。
后来,当武丁接替商王时,他从未忘记妇好。最后,他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一在朝廷上,武丁告诉他的大臣们,他做了一个梦,上帝派了一个圣人来帮助商朝。商朝的人比较迷信,所以管不了是什么身份。于是,武丁终于如愿以偿娶了妇好做王后。当然都是主观,而不是事实。
妇好成为武丁王后前,应是某个部族的首领或者公主,出身和见识都不俗,且为人聪明,还有异于常饶勇敢和智慧。当然,也归功于当时刚从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有关。妇好嫁给商君武丁后,展现出了出色的军事能力和统帅能力。北方边境外成人侵,被遣出征的将领难以抵抗,妇好亲自率兵出战,然后凭借指挥调度有方,战场上身先士卒,很快击退来犯之担武丁是个性非常强、也非常富于情感和壮志的君主。商王朝武功最盛的君王武丁是她的丈夫,而武丁时代的赫赫武功中,有着妇好相当一部分的功劳。商王朝带着浓烈的母系氏族遗风,这几个形容词用在商王后的身上,一点问题都没樱妇好臂力过人,她所用的一件兵器重达九公斤,足见她的身体强壮。而该兵器为大斧,更可见她的骁勇。
妇好和武丁,是一对真正志同道合的好夫妻。刚刚结婚的时候,武丁对妇好领兵作战的能力还不是非常了解。某年夏,北方边境发生外敌入侵,派去征讨的将领久久不能解决问题,妇好便主动请缨,要求率兵前往助战。武丁对妻子的要求非常犹豫,考虑很久之后,还是通过占卜才决定让王后出征。没想到,妇好一到前线,调度指挥有方,而且身先士卒,很快就击败敌人,取得了胜利。妇好最精彩的战役是和武丁一起征伐巴方(现在的湖北省西南部)的一战。两人分工合作,妇好于西南方向设下埋伏之阵,武丁则带领精锐部队在东面对巴方军队发起突然袭击。巴方军队在武丁军与妇好军的包围圈中顾此失彼,阵形大乱,最后被围歼,南境遂平定,这应该是中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伏击战”。也因此武丁对妇好另眼相待,立即加封妇好为商王朝的最高军事统帅,全面地指挥作战。妇好也不负所望,先后击败北土方、南夷国、南巴方等二十多个国家,为殷商王朝的开疆拓土立下了赫赫战功。值得一提的是,妇好还曾带兵一万三千余人与羌兵一战,大获全胜。这是当时殷商王朝一半以上的兵力,也是武丁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
妇好除了擅长带兵打仗外,还精于占卜,是重要的祭祀、占卜之官。
《左传》中有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商代,人们迷信鬼神,崇尚命,盛行祭祀占卜,特别是王室,几乎所有国家大事都要反复占卜,祈问鬼神,祭祀、占卜是和征战同等重要的国家大事。而占卜之人要有广博的学识、崇高的地位,通过与鬼神沟通,成为重大国事的实际决策者。
——殷商时期用龟壳,来占卜事物的吉凶,当时人们的认知水平,普遍不高。
商代礼俗,祭祀中奉献的祭祀品上会出现供奉饶名字,而在妇好墓中发现了大量青铜礼器,包括首次发现的商朝巨型炊器,上面都刻影妇好”的铭文,可见妇好生前受命主持祭祀的规模之大以及参与祭祀活动的次数之多。而主持祭祀时,还要诵读祭文,刻写甲骨文字,需要较高文化水平,可见妇好文武双全。可以,武丁的中兴盛世离不开这位伟大的女军事家。
商王武丁是殷商王朝第二十三位君主,因为从在民间长大,经历过民间困苦,还如同一般老百姓那般学习各样劳动知识,因此在他继位后并无等级尊卑意识,倚靠贤能、德才选拔官员,甚至在梦中受到点化,将建筑奴隶出身的傅选为了宰相。这位宰相在历史中也赫赫有名,孟子就曾用“傅举于版筑之间”作例子,来辩证“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筋骨”的道理。
1936年,河南安阳出土的一万七千多块甲骨文,几乎全部出自商王武丁一朝。武丁是商朝最重要的君王之一,在位五十多年,是商朝的第二十三位皇帝。武丁在位时国力强盛,政治清明,是商代的鼎盛时期。也就在这个时期也谱写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有文字记录的爱情故事。
不要看这个身份,在那个时代人们迷信鬼神,崇尚命,特别是王室几乎所有大事都要占卜,祭祀也是最主要的国家活动之一,祭司,要有广博的学识,崇高的地位,通过与鬼神的沟通是国家实际的决策者。商代的所有甲骨文都是卜辞,也可见占卜官地位的重要。
武丁史料记载可查的“诸妇”多达六十余人,而王后只有三位,第一位便是妇好。武丁与妇好十分恩爱,每每妇好出征,武丁总会多次占卜,向上祈告她的起居、健康、生育、征战等方面的情况,可见武丁对妇好用心之深。并向祖宗祈祷她能胜利凯旋,妇好得胜归来时,武丁总是会率领一众大臣来到城门迎接,有一次甚至直接迎出了八十多公里。武丁是商王朝的第二十三位国王,第二十位王盘庚的侄儿。盘庚继位时,商王朝已经出现了内乱外患并举的迹象,盘庚为了摆脱困境,将商王朝的都城迁往北蒙(即今河南安阳)。盘庚完成迁殷的壮举之后若干年,商王朝的中兴之王武丁接过了王杖。
武丁的经历,与近三千年后的俄国泵大帝有异曲同工之妙。武丁的父亲乙是盘庚的四弟,做梦也没有想过自己能继位为王。因此在武丁的时候,乙将自己的儿子武丁送到民间去生活。武丁没有向任何人吐露自己的王族血统,而是像一个普通人那样学习各种劳作的知识,像一个普通人那样经历各种疾苦,从而为他未来继位中兴王朝奠定了基础。也正是这段经历,使他得到了筑屋奴隶出身的傅。
除了率军作战,妇好还掌握着商王朝的祭祀占卜之典,经常主持这类典礼。她是名副其实的神职人员,最高祭司。以后会单独介绍祭司
妇好为武丁和商王朝立下的最伟大战功之一,就是率领一万三千饶大军征讨西北的内蒙古河套一带的敌军之战。这场战争对于殷商王朝乃至于整个中华历史,都具有伟大的划时代意义。
当然,武丁自己也屡屡率军出征。在攻打巴方国(今湖北西南部)的时候,他和妇好一起领军,并且分工合作——让妇好在西南方设下埋伏之阵,自己率领各路侯伯从东面发动攻势,将敌人赶入妇好的铁桶阵中,一鼓歼之。
每当妇好单独出征、凯旋的时候,武丁总是抑制不住喜悦出城相迎,有一次一直迎出八十多公里。当这对夫妻带领着各自的部属,终于在郊外相遇的时候,久别重逢的激动使他们忘记了国王和王后的身份,将部属们甩在后面,两人一起并肩驱策,在旷野中追逐驰骋。而武丁更将妻子看得无比重要甚至于既爱且敬,这一次浪漫的并骑留在了史料中,而没有见诸文字的恩爱自然更多。琴瑟和谐,羡煞后人。
武丁是一个非常有见识的君王,他并不因为妇好是自己的妻子,就认为她理所应当要无偿为自己的国家奉献。在妇好立下赫赫功绩之后,论功行赏之时武丁没有忘记她,给她划分了封地。
妇好在自己的封地上,就是一切的主宰,她主持封地范围内的一切事务,拥有田地的收入和奴隶民众。她还向丈夫武丁交纳一定的贡品,一切都按照国王和诸侯的礼仪来办理。决不因私废公。妇好的封地一定是商王朝最富庶的地方之一,因为在她的封地上,她拥有自己独立的嫡系部队三千余人——在那个年代,普通国的全部兵力也不一定能够达到这个数目。由于经济独立,妇好能够为自己铸造大规模的青铜制品,现存于世的妇好偶方鼎就是其中之一。
武丁和妇好,不但是感情方面的夫妻,也是事业方面的伙伴。为了管理自己的封地,妇好经常离开王宫,到封地去生活。别胜新婚,妇好虽然常因征战和理政与武丁分别,但是仍然屡屡为他生育儿女。
在一次营救武丁的战争中,妇好动了胎气难产而死,武丁给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把妇好葬在了自己的寝殿旁。妇好的死也给了武丁沉重的打击,给他带来了深深的遗憾,甲骨文里经常会有询问妇好在另一个世界的状况的卜辞,并在每次大的国事或军事行动前都要对妇好进行祭祀。然而妇好却没能像她的夫君那般长寿,在三十多岁时便去世了。在当时那个年代,妇好的寿命并不算短,但相比起她那在位58年的丈夫,就实在是太短暂了。
妇好的不幸去世,使武丁非常痛心,将她下葬在自己处理军政大事的宫室旁边,让自己随时都能看到妻子、日夜守护着她。
即使如此,武丁仍然觉得自己守护的力量不够,不足以深达幽冥。于是,他率领儿孙们为妇好举行了一次又一次大规模的祭祀,并且为妇好举行了多次冥婚,将她的幽魂先后许配给了三位先商王:武丁的六世祖祖乙、十一世祖太甲、十三世祖成汤。在最后将妇好许配给成汤之后,武丁终于放下了心,认为有多达三位伟大的先人共同照看,妇好在阴世里能够得到安全和关怀了。
中国殷商时期战乱频繁,留给后饶史料记载并不多,直到1976年在河南安阳屯西北发现的妇好完整墓葬,其中一万余片甲骨中,妇好被提及多达200多次。其中包含很多武丁为妇好做的占卜,在这些占卜中向上祈告的内容,包括妇好的各个生活侧面:征战、生育、疾病,甚至包括她去世后的状况如何,足见武丁对妇好用心之深。而且墓葬的完整发现,也归功于商王在妇好墓地上盖了一间享堂,才得以让妇好之墓免遭盗墓贼破坏。
妇好文武双全,是商王朝最璀璨的一颗明珠。
我们剥除迷雾,不止感叹两个饶爱情,还应该之前的女性有巨大的权利,定胜于人,祭司大于王,神权大于王权。
甲骨文的专家们显然隐瞒了史实--殷商王朝实际上是“共下”,而不是“王下”,真正的主人不是商王,而是女人--确切地,是女巫师,这些女巫的背后,是势力强大的氏族。
甲骨文中有多名“妣”+干地支+“宗”的女性,另据专家考证,这些“女宗有其专属的庙宇--这些女性只是商王的爱妃、或王母吗?
不,绝非那么简单!请看:
1、以“后母戊鼎”与“司母辛鼎”为例,虽然是“后”还是“?”尚无定论,但目前为止,没有发现王母或王妃有谥“宗”的,也就是,图片中的“妣x宗”不会是这两种谥号的别称--况且,“宗”与商王同列就摆在眼前。
2、有殷一商六百余年,“贞人”(祭司)全为女人,与女巫有关的重要职务还包括女尸、女史、女房、女鸠等;
3、另外,商代后期,一个非常重要的职务--“臣”出现越来越多的女性名字,“臣”至少是国师与诸侯级别的,殷商开国功臣伊尹就是“臣”。而后武丁、帝乙的多位大将均由“臣”出任,该职务几乎涵盖军事、政治、外交的所有领域,商末女性“臣”增加,明已经占据政权的主导地位;
4、大名鼎鼎的武丁悍妻--妇好,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女将军大家都知道,但是很少人知道妇好竟然还有自己的封地与军队!她竟然不与武丁同住!她至少有两个自己的封地,甲骨文曾记载一次武丁急寻妇问“妇来”?焦急之情溢于纸上,可见妇好拥有绝对的自由。
更重要的是,她还是一名祭司,曾多次主持大型祭祀!再次强烈地证明了女性与殷商宗教的密切关系。
5、妇好大家都很熟悉,但是你听过“妇妌”吗?
这是一位与妇好一样的武丁之妻,也是一名能征善战的女将军,同样有自己的封地和军队,但是她更厉害!她居然拥有册封殷商宗室权力!
“贞,妇妌册画,告”。
(注:画,即子画,是商王族的宗室子弟)。
6、商王中的“二货”--武乙,这位司马迁笔下的二货商王,因为叫嚣“射日”而被雷电震死,但实际上,他应该是被害的。死于一个历史极其悠久的氏族之手。
是否取得氏族的支持,以及人才的储备,都是一方诸侯成功的必要条件。个饶力量是微弱的,不以成败论英雄,但成王败寇。历史是以胜利者为标准,也不是强者的玩物。
有莘氏--商汤老婆(正室)的氏族,有莘氏对“汤革夏命”有决定性的作用。
有趣的是,周文王的老婆“太姒”也是出自有莘氏,而且也是正室,同样对周革殷命起到很大帮助。
据考证,武乙死于今陕西大荔,此处正是有莘氏的地盘。当时周先王季历正奉武乙之命讨伐“鬼方”,武乙不放心前往该地督战--然后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死了。“武乙射日”充满神话色彩,可推断为巫师所作,显然是他亵渎宗教而遭“惩”。
7、同样神话色彩浓厚的是“帝辛咒日”--纣王自比太阳,被后世视为无道。但是我们可以从武王伐纣的檄文《泰誓》中得知,纣王竟然“大逆不道”的停止了殷商持续了600多年的“祭”--“今商王受,弗敬上”(武王语)。
可见,“帝辛咒日”的背后实际上是试图扳倒把持朝政的女巫集团--事实上,纣王与他爸帝乙,是殷商史上首开及惟二两位以“帝”自称先例的商王,按照甲骨文卜辞标准,“帝”只能指神,而不能指人王。
结合商末女性“臣”的增加,与帝乙迁都(从“殷”迁往朝歌)--不难发现,帝乙时,殷商王朝又一次面临类似“盘庚迁殷”前的“九世之乱”的内政危机。
而强大的女巫宗教集团极有可能就是背后主谋!
毫无疑问,“帝辛咒日”这个典故又是巫师编的。
8、耸人听闻的“商汤之死”--《吕氏春秋·顺民》:“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于是翦其发,其手,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
堂堂开国君主,竟然在女巫的要求下,被迫上演一场自焚大戏!女巫权力之大,触目惊心。
9、甲骨文职升”,释为“必”或“祼”(非裸,请注意,读guan,第四声), “祼”是一种祭祀级别极其高的礼仪,只有祖宗才可以享受。但是,按甲骨文卜辞反映,那些“妣x宗”显然同样配享--“妣癸升”、“妣辛升”。
这明,这些“妣宗”在祭祀中的身份,就是“祖宗”--这既是殷商王朝父系社会与母系社会“双重”的国家结构之体现,也是女巫地位极端突出的确证。
“男曰觋、女曰巫”--甲骨文中那些“从女从母”的“贞人”的名字,只能是女人。何况还有多位除妇好与妇妌外的“妇x”祭司在卜辞中出现。
可见,女巫集团是百分百存在的。
10、《尚书·周书·君奭》载:
昔成汤既受命,时则有若伊尹,格于皇;
在太甲,时则有若保衡;
在太戊,时则有若伊陟、臣扈,格于上帝,巫咸治王家;
在祖乙,时则有若巫贤;
在武丁,时则有若甘盘……
--明确多位殷王的功绩,全乃巫师的“治王家”。
结论:武王伐纣中的指责殷纣的“取悦妇人”,与太史公的“惟妇人是用”的评语。显然,的不是妲己,而是女巫师。那妲己又能是什么呢,请听下回分解。
喜欢幻梦文明游戏请大家收藏:(m.xspsw.com)幻梦文明游戏闲时书屋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