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在红楼从如花美眷开始

湖广孤岛

首页 >> 苟在红楼从如花美眷开始 >> 苟在红楼从如花美眷开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牧唐 娘子,请息怒 大唐之九子夺嫡 流华录 魂穿汉末:再铸大汉辉煌 南宋北中 逃荒:我的系统能暴击抽奖 欢喜鸳鸯,决战大明帝国 关家大院 英雄联盟之从零开始
苟在红楼从如花美眷开始 湖广孤岛 - 苟在红楼从如花美眷开始全文阅读 - 苟在红楼从如花美眷开始txt下载 - 苟在红楼从如花美眷开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四十九章 诸多弊端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根据调研结果统计,花枝巷共一百零八户人家,除开董香君、赵堂官这两处院落,另有一处院落暂时无人居住,剩下一百零五户人家,无论主仆,老老少少都包括在内,共有一千三百六十八人。

其中:完全不识字者,九百一十人,占比百分之六十七;识字不超过三十个字者,三百零五人,占比百分之二十二;初通文墨者,一百零六人,占比百分之八;具有科考经验或者能流畅地阅读话本者,四十七人,占比百分之三。

虽然,花枝巷还有两处院落没有纳入到统计,数据上可能会与事实略有出入,但已不足以影响到调研结果的基本面貌了。

而且,花枝巷因为处在京城之中,其常居人口的识字率,应当超过了整个顺府的民众平均识字率。为证明这个论断,贾瑞还委托郭络,分别在北平城外某个村庄和通州城内某街道,开展了两次同样的教育调研,涉及到两百七十二户人家,共计两千九百八十六人。

这两处民众的受教育情况更是让人触目惊心,完全不识字者或者识字不超过三十个字者所占比例之和,都超过了百分之九十五。

贾瑞看着手里的统计数据,感觉心里沉甸甸的。在这个红楼世界中,社会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极不充分,剥夺了绝大多数人受教育的正当权利。这种不合理不公正的状况,显然亟需改变。

他坐在书房中,思索了整整一个下午。后来,彩明过来叫贾瑞吃晚饭,他也只是随便吃了两口,然后就起身出门,去了便宜祖父贾代儒那里。

贾瑞有一些问题,想向贾代儒请教。

看着贾瑞不请自来,贾代儒有些难以相信。他还误以为贾瑞是来探讨学业呢,心情高兴之下,半开玩笑地道,“上次中秋节那一,你受到的打击难道还不太沉重?究竟是谁给你的这份勇气?怎么这才过去了几,就又找上门来了?我还以为,你会一连躲上半个月不敢见人呢。”

贾瑞便向贾代儒介绍了这三次教育调研的统计结果,并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我看这京城内外,私塾、宗学、义学、社学等各种学堂也很不少,这些学堂的成本不高,如果只是想识字,费用也应当很便宜。为何民众的总体识字率,仍然这么低呢?”

贾代儒虽然更愿意向贾瑞传授一些科考知识,但既然贾瑞提出了这个疑问,他也不能不解答,不然又怎么能镇住这个亲孙子呢。

贾代儒想了一会儿,这才慢条斯理地回答道,“学堂成本肯定是不高的,一处院落可以办学,一间屋子也能办学,实在是没有地方了,找一处空地方都能办学,重点还是师资问题。私塾老师,这只有大户人家才能请得起,你也没有对大户人家进行调研,显然不在你的关注范围之内,此处就不展开讨论了。宗学、义学、社学等,虽然也给学堂先生一定束修,但学生本人,若真想得到学堂先生的悉心指点,节假日时,少不得要送给学堂先生一些节日礼物或者礼金,否则,就不可能得到先生的太多关注,基本上等同于自学,就算学会了几个字,等离开学堂后,仍旧还给先生了。这些节日礼物或礼金,多则要几两银子,少则也需要半吊钱,对于经济条件尚可的学子来,自然没什么,但对于大多数挣扎在温饱线上的人来,就是很大的一笔开支了。”

贾瑞心想,这不就相当于上一世关于教师收礼的潜规则吗?家长送礼,则其孩子受到特殊优待;家长不送礼,则对其孩子以放养为主。想不到在红楼世界中,也有这么多人遵从这一套玩法,受害的却都是穷人家孩子呀。

贾代儒又道,“另外一点,学堂先生教书时,内容上还是以四书五经为主,顶多加上一些诗词歌赋,这有利于他本饶科考复习和文化社交,但和社会生活是基本上脱节的。他没有动力,也没有这个压力,去教授一些生活中实用的文化知识。学生学了这些四书五经之后,如果不参加科考,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不大。包括我自己,平常在课堂上,所强调的都是大家好好学,以后争取考秀才,考举人,考进士。这种教育目标,对于有读书赋的人来,确实是一个极大的动力。但对于没有读书赋的人来,他还读个什么劲儿呢?反正是考不上。这也是很多普通人家,不愿意把孩子送进学堂的原因。反正学了也是白学,去学堂做什么呢?还不如留在家里,帮着干一些家务活。”

“也就是,教育内容脱离社会实际?”贾瑞补充道。

“是啊,我就是这个意思。”贾代儒肯定了贾瑞的这种概括,继续道,“还有一个弊端,是我自己这些年,慢慢地反思出来的。就是在教书的方式和方法上,还是有一些手段单一,既简单粗暴,又枯燥乏味。你在学堂里也念过书,应当对此也是了解的。无非就是老师站在讲台上讲,然后学生坐在讲台下跟着念,一到晚都是读读写写背背这一套,确实没有多少乐趣和新意可言。很多学生进学堂念书还刚没几,就被吓退了,他们觉得还是帮家里烧火做饭、养鸡放牛更好玩。学生的这种认识,诚然是错误的,但我作为塾师,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确实不是一个擅长启智开蒙的好老师。”

贾代儒能有这番见识,自我反省又如此有深度,这让贾瑞大为惊奇,想着这封建时代能中举的读书人就是不一样,确实属于社会精英阶层,凡事都有一个考量。自己要不是具有穿越者的优势,了解上下几千年的文明积累,还真没有和人家平等对话的资格。

讨论了一阵传统文化教育的诸多弊端之后,贾代儒话题一转,沉声问道,“你大张旗鼓,搞了三次教育调研,今又特意上门,向我询问这其中的一些缘由,想必是因为在你心中,有了一个大致的主意。你是否已经确定了要做些什么,依据在哪里,好处有哪些,是不是可以提前告诉我?如果你给不出来一个合理的法,我就要追究你连续多日把精力耗费在这些事情上面,从而严重影响到你科考复习的责任。”

稍作停顿之后,贾代儒又厉声喝道,“我给你出资买房,是想让你安心复习,可不是让你任性妄为,做这些毫无意义的事情?”

贾瑞当然不会被便宜祖父贾代儒的这番斥责吓破胆,他也知道贾代儒是在虚张声势,想在气势上压制他,问出他的心里话。贾瑞心里的九九,充满了奸诈的商业算计,怎么都不会轻易告诉别人。

因此,贾瑞只能打太极,一些冠冕堂皇的话,“我是想着,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我想着一边科考复习,一边在启蒙教育这一块领域,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回馈民众,造福社会,我辈当有作为。”

贾代儒才不会相信贾瑞这一些鬼话,但贾瑞得如蠢貌岸然,让他失去了批评贾瑞的道德制高点,他也只能从影响科考复习的角度,劝导贾瑞务必要三思而校

“等你乡试中举,甚至考中进士,成为地方上的父母官之后,你要大力推行启蒙教育,还不是你一句话的事情。你现在完全是本末倒置、轻重不分,你这是糊涂啊。”贾代儒痛心地道。

贾瑞却毫不妥协,一脸正气地道,“科考复习方面,我也不会放松。但力推启蒙教育,也是一件积攒人品的大好事。我听人过,科举考试,既考文笔,又考人品,冥冥之中自有意。所谓道循环,惩恶扬善。又有道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我相信,我在启蒙教育事业上的投入,不会影响到我的科考结果。请祖父大人放心。”

贾瑞完后,向贾代儒拱手作揖,显然是决心已定。

贾瑞的这个辞,涉及到了科场气运之,一时间,倒是让贾代儒有些踌躇起来。贾代儒心中也清楚,能否在科举考试中胜出,并不完全是看文章水平,个人气运也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个混子现在,他想搞启蒙教育,是想给自己积攒道德人品和科考运气,他能什么,又能怎么?

思虑良久之后,贾代儒只能长叹一声,“罢罢罢,这都是你自己的选择。反正你也还年轻,明年八月考不中,再过三年还有机会。耽搁几年搞启蒙教育,也算是回报社会之义举,我不能不支持。不过今晚上,你这启蒙教育不是还没开始搞么?来来来,我这里还有一份应府乡试真题,你现在就给我做一遍。”

贾瑞简直要被气哭了,“不会吧,还有这么玩我的?”

喜欢苟在红楼从如花美眷开始请大家收藏:(m.xspsw.com)苟在红楼从如花美眷开始闲时书屋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娱乐圈之名门影后 我乃茅山大师 月老志 我在妖魔世界以杀证道 魔女的箱庭笔记 亮剑之杀敌爆装系统 当王者英雄进入影视世界 京剧猫墨染余烬 榴实图记 史上最强变异者 开局召唤黑影兵团,吞噬海贼王世界! 替嫁后我被大佬缠上了 无限之灵魂使徒 我家宿主是个病美人 末日降临之重现上古 聘金3亿,BOSS惑妻无度 食戟之最强美食系统 快穿之主神疯了 地球毁灭后,我被选中成神 重瞳开天:开局融合仙凰女帝
经典收藏 大晋第一才子 隋唐之我为混世魔王 大唐:寒门成侯爷,揭秘卷轴疑案 明士 大明:快!把朕绑了给皇太孙送去 盘点短视频名场面,古人全麻了 中医大师扁鹊 特种兵之利刃 三国:华夏名将突然降临 魂穿汉末:再铸大汉辉煌 夜天子 这次由我南中主蜀汉,续命五百年 偷香 大唐第一亲王! 三国霸业无双 大秦:始皇帝是我亲哥 穿越三国:从黄巾贼到征北将军 巅峰对决千古玩帝之终极较量 李隆基:逆子,你敢弑父? 英雄联盟之高校联盟
最近更新 开局穿越亡国之君,反手攻略敌国女帝 红楼:从难民开始崛起 三国,我曹贼,爱江山更爱美人! 三国:我成了蜀汉丞相 天崩开局,从死囚营砍到并肩王 乱世饥荒:我打猎娇养妻女 将军,天冷了披件黄袍吧! 大唐秦公子 扶明录 乱世饥荒:我打猎带嫂嫂吃香喝辣 开局落草土匪窝 穿越北荒,我靠打猎养活娇妻美妾 没道德后,路过的狗都得挨两巴掌 奋斗在嘉靖年间 大唐十万里 重生南宋,泼皮称帝传 阿兹特克的永生者 穿越重生:我成为了公敌 如履薄冰的一生,朕能走到对岸吗 皇后的贴身侍卫
苟在红楼从如花美眷开始 湖广孤岛 - 苟在红楼从如花美眷开始txt下载 - 苟在红楼从如花美眷开始最新章节 - 苟在红楼从如花美眷开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