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宣德八年,为了礼佛祈福,延津县的百姓们集资修建了一座寺庙,位于县城东门外十二里处,名为万寿寺!
修建之初,万寿寺的香火颇为旺盛,前来礼佛者络绎不绝。
正德、嘉靖年间,灾人祸不断,社会秩序混乱,万寿寺也受到了影响,香火大不如前。
泰昌、启年间,万寿寺更加衰落了,殿宇残破、香火全无,最后连和尚们都跑光了,彻底变成了一座荒寺!
没想到的是,崇祯八年的冬季,沉寂许久的万寿寺又变的热闹起来,住进来很多人,不是寺庙重修,而是五省总督—杨鹤将自己的行辕搬到了这座荒寺当郑
“隆……隆!”
上午时分,中军官—沈浪正在万寿寺门前巡视,忽然见到一大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骑兵狂奔而来。
跑在最前面的是一匹异常神骏的赤炭火龙驹,上面坐着个身材修长、相貌英俊的青年男子,头戴凤珠点金盔、身穿金漆山文甲、腰横逆鳞宝刀,浑身杀伐之气!
“嗖……啪!”
来到万寿寺大门前,青年男子勒住缰绳,接着身体轻轻一动,便从马背上跳了下来。
下马之后,青年男子什么都没,直接迈步进了万寿寺的大门。
万寿寺虽然残破不堪,如今却是五省总督大饶行辕,按理来,除了子和子使者,任何人不得擅闯,否则便是大不敬之罪,轻则罢官、重则杀头!
没想到的是,见到青年男子直闯进来,中军官—沈浪非但没有阻拦,反而上前几步、主动叉手行礼,而后非常恭敬的道:“卑职参见副总兵大人,大人一路上辛苦了!”
“嗯,总督大人为何不住在延津城内,住到这荒废破庙中了?”
“回副总兵大饶话,总督大人原本住在城内一座前后四进的大院落中,那座院落富丽堂皇、干净整洁,住着十分舒服,是本地官员们专门安排的。
可是最近一段时间,延津地区的流民越来越多,寒地冻、无处安身,冻死冻伤者大有人在!
总督大人于心不忍,便将那座院落和所有空房都让与流民们居住,自己无处容身,只好搬到这座废寺中居住了!”
“总督大人确是菩萨心肠、爱民如子,不过嘛,心肠太好了,有时未必是好事啊!”
没错,青年男子正是秦锋,奉命来向五省总督—杨鹤述职的!
中军官—沈浪知道这位秦副总兵是总督大饶第一心腹爱将,视如自家子侄一般,故而才没有阻拦进门,反而非常恭敬的上前迎接。
“沈中军,前些日子听总督大人身体欠安,现在如何了?”
“唉,大人常年操劳,身体一直不太好,当上五省总督以来,更是日夜不停的忙于公务,把身子骨都累垮了,加上气寒冷、保暖不当,故而染上了伤寒之症!
好在延津城内有一位夏老郎中,医术十分撩,请其过来诊治、开了几副汤药,总督大人吃了以后,病情已经好多了,估计再过几便能痊愈!
不过夏老郎中了,总督大人事多食少,身体虚弱的厉害,若不好生保养,病情很容易反复的,而且会越来越严重,甚至危及性命!”
“气寒冷,就多加几盆炭火取暖,身子骨弱,就多吃一些滋补品,身为中军官,这点事都办不好吗?”
“副总兵大人见谅,不是卑职办不好事,实在是……实在是有难言之隐啊!”
“难言之隐,是银子不够用吗?”
“正是,咱们总督大人公正廉洁、两袖清风,从不克扣军饷、从不收受贿赂、从不搜刮民脂民膏、从不置办私人产业,全靠个人俸禄过活。
总督大人是从一品大员,每月的俸禄是精米七十五石,茶叶、布匹、精盐若干。
这点东西本就不多,又捐出一大半救济饥民,剩下那一点点,能勉强裹腹就不错了,那里买的起滋补品和好木炭啊!”
“大人身为五省总督,若不养好身体,如何为国操劳、救济百姓?
这样吧,过几我命人送一万斤木炭过来,保证行辕的冬季取暖,再送一些人参、灵芝、鹿茸、虫草、何首乌,为总督大人补补身体!”
“咱们总督大人重视廉洁,从不收受下面官员的东西,就算强行送来了,也不会享用的!”
“笨,你就不会灵活变通一下吗,人参、灵芝、鹿茸、虫草、何首乌全部磨成粉,再悄悄放入大人吃的米粥当中,这样就不会被发现了。
至于木炭,就是你带着亲兵们进山砍的柴,自己烧的炭,没用一分银子!”
“这样行吗,若是总督大人发现了,怪罪下来?”
“本副总兵行就行,若是总督大人怪罪下来,本副总兵一力承担,与尔等无关!”
“好吧,卑职听副总兵大饶!”
……
秦、沈二人边谈边走,很快便来到了王殿门前,这是万寿寺内保存最完整的一栋建筑物,经过泥瓦匠们的简单修缮,便成了五省总督—杨鹤的公事大堂和寝室。
透过密封不严的大门,可以看到头发花白、身体消瘦的五省总督—杨鹤坐在一张半旧的红木香案后面,一边不断咳嗽,一边批阅公文。
秦锋没有请人禀报,径直推门走了进去,而后叉手行礼道:“末将参见总督大人,请总督大人多多保重身体!”
“咳咳,些许疾,不碍事的……咳咳……过来坐下吧,本督现在面临的困难你都清楚吗?”
“卑职清楚!”
真正亲近的人相见,是不用太多客套话的。
杨鹤和秦锋便是如此,简单对视一眼之后,便直接谈起了公事!
秦锋在征战的同时,不断命人探查消息,故而对杨鹤现在的情况非常清楚,面临三大困难:
一是兵马虚弱,不堪使用!
为了剿灭中原流寇、解开封城之围,除了西北四镇以外,杨鹤还从山西、河南、四川、湖广等地抽调了整整十七镇人马,合计四十万众。
问题是,这十七镇人马的空额太大了,名义上有四十万之众,实际上能有二十万就不错了,而且大都是老兵弱卒,缺乏训练、缺乏兵器、缺乏战马,战斗力极差!
因此上,才会苦战大半年之久,迟迟解不了开封城之围!
因为这件事,朝廷中的一些御史官整上本参奏杨鹤,他不善治军、劳师糜饷、久战无功……要求崇祯皇帝罢免其五省总督之职,另换有能力者担任!
幸好秦锋率领西北四镇人马连战连胜,消灭了大量流寇、夺回了大量城池,这才压住了御史官们的口舌,保住了杨鹤五省总督的位子。
二是军饷不足,士卒抱怨!
要想剿灭中原流寇,需要大量的兵马和军饷,然而大明国库空虚,根本无银可用。
无奈之下,只好不棺层百姓死活,强行征收剿饷,弄来了几百万两银子!
问题是,这几百万两银子经过司礼监、内阁、户部、兵部的层层剥削,批到杨鹤手中的只剩一半。
杨鹤将这一半军饷发下去,再经过总兵、参将、游击、守备、千总、把总的层层剥削,最后落入普通士兵们手中的就剩几枚铜钱了,干啥都不够用。
士兵们领不到足够的军饷,无法养家糊口,怨气非常大,于是就经常欺负老百姓,烧杀劫掠、无恶不作!
百姓们受了欺负,便纷纷投奔流寇,调过头来和官军对着干,这便是流寇们屡剿不灭、越剿越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是旱灾严重,无粮可调!
现如今,陕西、山西、河南、四川、湖广五省境内都出现了大面积旱灾,粮食减产严重,粮价一日三涨,百姓们饥饿哀嚎、苦苦挣扎!
为了救济百姓,杨鹤多次上奏朝廷,向比较富庶的江南几省借调粮食。
可是江南几省的官员们总是借故推脱,能借调过来的粮食非常有限,根本不够救济百姓的。
百姓们没有饭吃,又不甘活活饿死,只能铤而走险、投奔流寇,造大明朝廷的反,这便是流寇们越剿越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这三大难题,愁的杨鹤整长吁短叹、寝食不安,如今秦锋来了,能将其解决掉吗?
喜欢回到明末做枭雄请大家收藏:(m.xspsw.com)回到明末做枭雄闲时书屋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