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业

五分音符2

首页 >> 三国演业 >> 三国演业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枞雩楼 晋臣 三国:星火燎原,平民崛起! 1659:我在滇缅成为亚洲之王 三国:校长别怂,全校扛你上皇位 神医嫡女重生记 全家战死你退婚,我逆势崛起你别哭啊 今晚教坊司包场,女帝破门而入 超级衙役 三国之生化狂人
三国演业 五分音符2 - 三国演业全文阅读 - 三国演业txt下载 - 三国演业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7章 水力纺车第一步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在杨锡的倡议之下,杨家当晚就开了家庭会议。当然,这事也是以杨锡为主导的,毕竟最近事情都由杨锡引起,且他身上的变化,家庭成员也都有目共睹。

会议确定了以杨锡为主的家庭发展方针,当然,其他人都只是表态支持,特别是听杨锡,还搞定了亭长冠猴以后,杨家二老充满震惊。

杨家现有资产是:良田五亩,旱田三十亩,耕牛一头,已经老迈,鸡15只,还是的不能吃。至于粮食,地窖中也还有个十来石。

东汉粮食产量,最好的良田亩产3石,1石为现在的31公斤,就是九十公斤,汉代一亩田,只有现在的0.228亩,算起来也就是现在的一亩田产300公斤左右。

人力耕作,一个人也就能做10亩,产30石合2700公斤,一石粮食是一百钱,一年可赚2.7万钱。但是你得首先要有15亩良田,还要2头耕牛。

良田,也就是能够通过河流河渠,自动灌溉到的水田,到了东汉末年,土地兼并,做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早就并地主兼并得差不多了。

杨家只有五亩两田,那就是,一年的田产收入,就1.35万钱,除去成本种子之类,有个万把的样子已然不错。

关键还要养活这么多人,那就需要旱田辅助了。

一般的旱田,地势稍高,灌溉不到,碰到不好的年份,连蔬菜都种不出来,稍微偷一下懒,就又变成了荒地了。

一匹好点的马,就要一万钱。

“我心情是如此沉重啊,这就是我起步的家底吗?看来明要去一趟集市,现在急切需要的,是一个木匠,不知道昨日委托冠猴找一个木匠给我,这事情办成了没有!”

杨锡这样想着,随便吃了两个红薯,喝零菜汤,再想想今有没有什么事情做出来差池。三省吾身啊。

第二一早,杨锡被叮叮咣咣之声吵醒。

刚蒙蒙亮,算算也就是五点多的样子,这个时候的人,也真是早呀。

杨锡出了院子,却见父母与杨邵、杨希也早就起了。

来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亭长冠猴,身边还带了一个身高与杨锡差不多的少年,长得倒也清秀,窄脸,高鼻子,搁两千年之后,算是偶像派

。旁边那两个女孩,也不算差,都是瘦长脸,身体刚刚开始发育。杨锡知道,这就是冠猴的三个孩子了。

再往后,有个五短身材的黑脸汉子,背了一个竹篮,看上去老实忠厚的样子,杨锡一看他篮子里面的斧头,锉刀,墨线墨盒,就知道这是冠猴带来的木匠无疑了。

冠猴一一介绍了几人,杨锡也不客气,受了三个孩子一拜,这算是拜师了。不过杨锡明显感觉到,冠猴的儿子有些不服。

这冠猴也算是有点见识的,给孩子起名也算是能提现出来,大儿子名冠溪,杨锡也算是服了,二女冠田,十二岁,三女名字让杨锡也有些哑然,叫冠水。

这几个孩子还算幸运,连女子都有自己的名字,不过若是没有遇上杨锡,估计这辈子,他们的幸运也就到此为止了,过两年,嫁人以后,称呼就只能在郎家的姓氏后面加个氏字,然后永远不记得自己叫什么了。

木匠没有姓名,邻里都叫他二师傅,排行老二,就是二师傅了。杨锡跟他了几句之后,感觉此人确实比较老实,不过他没有见过这个年代的木匠到底有什么特殊。

早有杨家人将早粥给端了上来,众人都落座了,开始一边喝粥,一遍看杨锡的意思,大家都不知道杨锡究竟要干嘛。

“二师傅!本人杨锡,字辰河,以后你就叫我辰河就行,我想问一下,二师傅现在,在外给人打桌打桶,一般工钱是如何计算的?”

杨锡也没有拐弯抹角,一般雇人,不都得先问问工钱。

“眼下的工价,一般是一早到晚,六个时辰,中间管一顿饭的话,三十钱。”

杨锡点点头,这算正常,一年一万多,不用耕田,算是技术活,不用成本,不看气,相当于十亩良田一年收入了。

“你看这样怎么样?我一给你五十钱,一六个时辰,管一日两餐,中午和下午。但是有个要求,一年之内,你都只能在我这里做,每如此,全年有10休假,除此以外,若是缺一,我会扣你两工钱,你觉得如何?”

“五十钱?这会不会太多了?”二师傅觉得有些愕然,就连杨家老,还有冠猴,听到杨锡开出的条件,都有些目瞪口呆。

这个时候的五铢钱,可是硬通货币,不是能捡的。

“不算多!就连冠溪、冠田、冠水、杨邵、杨希,你们都有工钱!只是,不管任何人,都需要签订一个契约,不管任何事,有奖必然有罚,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杨锡此话出口,冠溪等无人紧张无比,却也不太相信,毕竟,这工钱,总得有个来路才行,杨锡从哪里弄这么多钱去。

想到这里,几人也轻松下来,反正这工钱,也不是他们之前预料到的,有则好,没有也无所谓。杨锡继续道:“你五人,加上阿爹阿妈,都参与我的项目中来,至于工钱,就按照一日三十钱算,你们对我杨锡不相信,但请你们相信三丰祖师!“

道这里,杨锡一脸敬重,极尽表演之能事,闻者不禁也肃然起敬,心里已然信了七分。

当下,杨锡在二师傅处借了画笔,再弄了些木板,就地签约

木工的画笔,由竹条做成,笔尖纤细,用刀面破开许多细缝,攒了墨水,可以写字,杨锡也不管他们不认识字,就洋洋洒洒,写了一大通,最后都按了墨色手印。

杨锡要做的,是先做出水力大纺车,这个东西,古代纺车锭子数目一般是2至3枚,最多为5枚。宋元之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各种传世纺车机具的基础上,逐渐产生了一种有几十个锭子的大纺车。大纺车与原有的纺车不同,其特点是:锭子数目多达几十枚,及利用水力驱动。这些特点使大纺车具备了近代纺纱机械的雏形,适应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以纺麻为例,通用纺车每最多纺纱3斤,而大纺车一昼夜可纺一百多斤。

关键是,水利大纺车都是木质,只有水轮和纺车之间,有一个动力传送带,两边一边一个,这传送带由动物皮做成,这在这个年代,基本上都现成的。

杨锡从科技树中得到的纺车设计图,可装64枚锭子,到时候开动起来,几乎超过之前纺车三十台的工作效率。

此前没人一台纺车,基本都是手摇,速度还慢,人累得不行,若是此水利大纺车制作出来,安装在河边水流快速地点,只需三五个人,就能操作三十个饶工作,而且速度快了很多。

杨锡专门找了两张大门板,在其上画出各个零件的规格,至于在做什么,连二师傅都一头雾水。杨锡不用他了解,只要他照做就校

“二师傅!你看看,这些架子、木条,洞眼全部做出来的话,需要多长时间?”

“以此物的复杂程度,特别是要做出木轮,还有这些榫卯结构,最少要二十日时间!”

“二十日?时间太长了,我给你派两名工做副手,负责木条整理,粗呸制作,你只需要加工,能不能缩短时间?”

“两名副手的话,我可以缩短到十日!”

“好!从明日起,冠溪,杨邵!你二人做二师傅的副手,一切随二师傅调动!不过,在这里我要安排一下一件最重要的事,你们所有人,每日午时,太阳最毒辣之时,午饭和休息只有半个时辰,半个时辰之后,需要跟我学习一个时辰的书,雷打不动!”

“至于其他人,阿爹阿妈!自明日起,您二人就带领冠田、冠水、杨希,开始收割,处理、清洗黄麻,皮要干净,浸泡要足七。每一的黄麻原料,浸泡在不同区域,按照浸泡清洗时间取用。”

布置好一切,杨锡开始领着众人,去到彩石河边,勘察地形,自己家里有两五亩,都在河边,做到这些事情绰绰有余。

安排好这一切,杨锡终于松了一口气,这算是迈出邻一步了。接下来就是自己的体能锻炼了,先给自己定一下修炼目标。

杨锡试了一下,俯卧撑能做60个,算是半个残废。

冠猴走后,杨锡开始自己的锻炼计划,毕竟身体才是本钱。不过这也只能循序渐进,先是一些基础的体能训练,强度也不是很大,这付身板,经不起太多的折腾。至于攻击技巧,倒是不用练习太多,偶尔将大刀耍几通,也算是调剂一下无聊的体能训练科目。

受到二师傅那竹笔的启发,杨锡自己动手,也做了几支笔,并且还在二师傅处讨要了两盒墨,自己要用之时磨一磨,也算是解了燃眉之急,任重道远啊,杨锡这样感慨着。

喜欢三国演业请大家收藏:(m.xspsw.com)三国演业闲时书屋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大明锦衣卫1 万鬼万仙 大佬的非凡日常 尘梦狐仙记 霸道军官攻略 我想留下来 天道九叶 南洋小道士 地外探险 荒岛神运 鬼夫的秘密 京港婚事 英雄联盟之明星召唤师 当貌美娇软咸鱼手拿炮灰女配剧本 开局签到武当山 古穿今进娱乐圈嫁豪门 救命!我真的不想修仙啊! 浪心漠客 吾名至尊 重生人皇吕奉先
经典收藏 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 盘点短视频名场面,古人全麻了 小农不好惹 帝国联盟 血色法师 死字旗下:一个囚徒的逆袭 大唐:寒门成侯爷,揭秘卷轴疑案 重生镇北王世子! 大秦:始皇帝是我亲哥 穿成农夫,我靠采山货养家 大晋第一才子 大明:快!把朕绑了给皇太孙送去 高武大明:从小太监到九千岁 中医大师扁鹊 都市之:复兴大明 架空:从抽卡开始争霸天下 嘿!我是孔明! 三国:组建最强武将集团 英雄联盟之王者荣耀 魂穿汉末:再铸大汉辉煌
最近更新 开局死囚,我杀穿天下 京极家的野望 从崇祯开始的祖宗集会 成为御史后,我怒喷建文帝 三国:重生赵云,桃园五结义 三国:结拜关张,开局灭黄巾 三国:掠夺词条,从商贾到帝王 逍遥小县令,开局皇帝微服私访 大明新命记 穿越明末:带领农民起义 风流小医仙,穿越北宋封宰相 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 阿斗:相父你在哪个罐子里呢 重整山河,从穿成宋钦宗开始 大乾六皇子,开局遇上昏迷嫂嫂! 奋斗在沙俄 重生大乾:深山打猎爆宠小娇妻 钢盔与热血:德械师抗日风云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水浒:开局西门庆,杀贼就变强
三国演业 五分音符2 - 三国演业txt下载 - 三国演业最新章节 - 三国演业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