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念暖举办“百年桃海市集庆典”后的第五个春日,江南海边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书信——信是从西域传来的,写信人是当年北方逃难百姓后代李远,如今他已在西域定居,不仅将江南的桃花糕手艺、桃木雕刻技艺传到帘地,还听闻西域有座“灵香山”,山上长着与江南老桃树同源的“灵桃”,特意写信邀请沈家子弟与海边百姓代表前往西域,共探灵桃奥秘,也让“守护”与“互助”的精神,跨越山海传到西域。
这封信在海边百姓中传开后,大家都格外兴奋。有人想看看西域的风光,有人想把江南的手艺再往外传,还有的百姓想起当年李远离开时的模样,盼着能与他重逢。沈念暖拿着书信,召集族中长辈与南北百姓代表,在老桃树下商议前往西域之事。
“西域路途遥远,一来一回怕是要半年时间,路上还可能遇到风沙、劫匪,得选些身体健壮、有经验的人去。”族中长辈沈明远捋着胡须道,他年轻时曾跟着先辈去过邻省办事,有长途出行的经验。
北方百姓后代王磊,是王铁山的孙子,如今是海边有名的猎户,身手矫健,他立刻站起身:“念暖哥,我去!我常年在山林里打猎,不怕吃苦,路上要是遇到危险,我也能保护大家。”
“我也去!我会做桃花糕,还会做桃木物件,到了西域,正好给李远哥和当地百姓尝尝咱们江南的味道,看看咱们的手艺。”蒙学的教书先生苏晓冉也主动请缨,她是苏清鸢一脉的后人,不仅擅长桃花点心制作,还能熟练讲述墨尘与苏清鸢的传奇故事。
沈念暖看着大家踊跃报名的模样,心中满是感动,他点头道:“大家的心意我都明白,但此次出行路途艰险,不能盲目报名。我初步打算选十个人,既有会武艺的,也有懂手艺的,还有会医术的,这样路上能互相照应。另外,我们还要准备足够的干粮、水、草药,还有江南的桃花干、桃木种子,到了西域,既能送给当地百姓,也能试试能不能把桃木种在西域。”
接下来的半个月,大家都在为出行做准备。沈念暖的妻子叶清禾,带着一群女子,日夜赶制桃花糕、桃花酥,还将桃花干与蜂蜜混合,做成便于保存的桃花蜜饯,装了满满十大箱;王磊则带着猎户们,上山打猎,将猎物腌制好,作为路上的干粮;族中的老郎中,准备了治疗风寒、外伤、中暑的草药,还教出行的人如何识别野外的草药;沈念暖则带着子弟们,挑选饱满的桃木种子,用老桃树的晨露浸泡了三三夜,希望这些种子能在西域生根发芽。
出发前一日,老桃树下挤满了送行的百姓。大家拿着自家做的点心、缝补好的衣物,一一送到出行的人手郑李远的母亲李婶,拉着沈念暖的手,眼眶泛红地:“念暖啊,到了西域,一定要替我好好看看远儿,告诉他,家里一切都好,让他别担心。还有,把这袋我做的杂粮饼给他带去,他从就爱吃。”
沈念暖接过杂粮饼,郑重地:“李婶,您放心,我一定会把您的心意带到,也会好好照顾大家,平安把他们带回来。”
次日清晨,还未亮,沈念暖便带着王磊、苏晓冉等九人,背着行囊,牵着马匹,朝着西域出发。送行的百姓们站在老桃树下,挥手告别,直到他们的身影消失在远方,才缓缓散去。
一路上,众人翻山越岭,跨过高河。起初的几日,大家还能看到江南的青山绿水,可随着不断西行,景色渐渐变得荒凉,路边的草木越来越少,气也越来越干燥。这日午后,他们遇到了一场规模的风沙,狂风卷着黄沙,吹得人睁不开眼睛,马匹也吓得连连后退。
“大家快下马,躲到旁边的岩石后面!”沈念暖大声喊道,一边着,一边将身边的苏晓冉拉到岩石下。王磊则拿着手中的猎刀,在岩石前划出一道简单的防护线,防止黄沙把马匹卷走。
风沙持续了一个多时辰才渐渐平息。众人从岩石后走出来,身上、脸上都沾满了黄沙,行囊也被吹得有些散乱。苏晓冉看着手中被风沙吹破的桃花糕包装,有些心疼地:“这桃花糕是叶嫂子她们好不容易做的,要是被风沙吹坏了,到了西域,李远哥就尝不到原汁原味的了。”
沈念暖拍了拍她的肩膀,笑着:“别担心,我们把包装拆开,看看里面的桃花糕有没有受损。要是只是表面沾零沙,清理干净就行;要是受损严重,我们到了前面的城镇,再找地方重新制作,总能让李远和当地百姓尝到。”
众人连忙拆开行囊查看,幸好大部分桃花糕都被放在密封的陶罐里,没有受损,大家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王磊则去查看马匹的情况,发现有一匹马的腿被风沙中的碎石划伤了,他立刻从行囊里拿出老郎中准备的草药,心翼翼地给马匹包扎好。
休息了半个时辰后,众人重新上路。接下来的日子,他们又遇到了不少困难:有的人生了风寒,老郎中用带来的草药及时治疗;有的路段没有水源,大家就省着喝水,把水分给马匹和身体虚弱的人;晚上在野外宿营时,还遇到过野狼,幸好王磊和几个会武艺的子弟齐心协力,才把野狼赶走。
一路上,苏晓冉总会给大家讲述墨尘与苏清鸢的故事:“当年墨尘爷爷带着苏清鸢奶奶,从西域来到江南,路上也遇到了不少危险,可他们始终没有放弃,不仅互相照顾,还帮助了不少路上遇到的百姓。咱们现在遇到的这些困难,和他们当年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
众人听着故事,心中的斗志愈发坚定。沈念暖则会在休息时,拿出那枚传承千年的贝壳,对着贝壳轻声诉路上的经历:“墨尘爷爷,苏清鸢奶奶,我们现在正在朝着西域出发,路上遇到了风沙、野狼,可大家都没有放弃。我们一定会把江南的手艺和守护精神传到西域,不辜负你们的期望。”
每次完,贝壳都会泛起淡淡的光芒,仿佛在回应他的话语,给众人带来力量。
历经两个多月的跋涉,众人终于抵达了西域的“灵香山”脚下。远远地,他们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正朝着他们挥手——那正是李远。李远穿着西域的服饰,皮肤比以前黝黑了不少,却依旧带着爽朗的笑容。
“念暖哥!晓冉姐!王磊兄弟!你们可算来了!”李远快步跑到众人面前,紧紧握住沈念暖的手,眼中满是激动的泪水,“我在这儿等你们,终于把你们盼来了!”
沈念暖看着李远,笑着:“李远,我们来了!这是李婶给你做的杂粮饼,还有我们带来的桃花糕、桃花蜜饯,都是家乡的味道。”
李远接过杂粮饼,放在鼻尖闻了闻,眼眶瞬间红了:“是家乡的味道,谢谢你们,谢谢李婶。走,我带你们去见灵香山的族长,还有当地的百姓,他们早就听江南的桃海神传奇,也想看看江南的手艺。”
跟着李远,众人来到了灵香山脚下的村落。村落里的百姓们早已在村口等候,他们穿着特色的西域服饰,手中拿着水果、奶茶,热情地欢迎着江南来的客人。灵香山的族长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握着沈念暖的手,用不太流利的中原话:“欢迎你们来灵香山,我们早就听李远过江南的故事,有桃海神守护百姓,还有很多好吃的、好看的手艺,我们都很向往。”
沈念暖笑着:“族长,我们这次来,一是想看看灵香山的灵桃,二是想把江南的手艺传给大家,也想把我们江南百姓互助守护的精神,和大家分享。”
接下来的几日,沈念暖等人与灵香山的百姓们相处得格外融洽。苏晓冉带着当地的女子,一起做桃花糕:她教大家如何用灵香山的泉水代替江南的晨露,如何将灵桃的果肉加入桃花糕中,做出独具西域特色的“灵桃桃花糕”。当地女子虽然一开始不熟悉步骤,可学得格外认真,苏晓冉耐心地一个个纠正,手把手地教她们搅拌米粉、蒸制点心。
当第一笼“灵桃桃花糕”蒸好时,浓郁的香气飘满了整个村落。百姓们尝了之后,都纷纷称赞:“太好吃了!既有桃花的香,又有灵桃的甜,比我们平时吃的点心还要好吃!”
王磊则带着当地的猎户,一起打猎,还教他们如何制作桃木弓箭:“这桃木是我们江南老桃树的种子种出来的,能驱邪避灾,用它做弓箭,不仅耐用,还能保护大家的安全。”当地猎户们拿着王磊教他们做的桃木弓箭,试着射了几箭,发现果然比他们以前用的弓箭更顺手,纷纷对着王磊竖起了大拇指。
沈念暖则跟着李远和族长,来到了灵香山的山顶,看到了那片灵桃林。灵桃树虽然比江南的老桃树矮一些,可枝头结满了粉嫩的灵桃,香气浓郁。族长指着灵桃林:“这灵桃林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们灵香山的百姓,全靠这片灵桃林生活。可最近几年,灵桃林里出现了一些害虫,灵桃的产量越来越少,我们都很着急。”
沈念暖仔细查看了灵桃树的情况,发现树上的害虫怕桃花的香气和桃木的气息。他立刻想到了办法:“族长,我们江南的老桃树,从来没有害虫侵扰,就是因为桃花和桃木的气息能驱邪避虫。我们这次带来了不少桃花干和桃木种子,我们可以把桃花干磨成粉,撒在灵桃林里,再把桃木种子种在灵桃林周围,这样就能驱赶害虫,让灵桃重新丰收。”
族长闻言,大喜过望:“太好了!要是能解决害虫的问题,真是帮了我们灵香山百姓的大忙了!”
接下来的几日,沈念暖带着众人和灵香山的百姓,一起在灵桃林里撒桃花干粉,在灵桃林周围种下桃木种子。苏晓冉还教大家用灵桃和桃花,制作灵桃桃花酒,既能饮用,又能喷洒在树上,增强驱虫效果。
这日傍晚,沈念暖带着众人,在灵桃林里举行了一场型的“桃韵交流会”。灵香山的百姓们表演了西域的特色舞蹈,沈念暖等人则演唱了江南的《桃海谣》,苏晓冉展示了桃花糕的制作过程,王磊则演示了桃木弓箭的使用技巧。
李远拿着一杯灵桃桃花酒,递给沈念暖:“念暖哥,你看,现在灵香山的百姓,不仅学会了江南的手艺,还知道了墨尘爷爷和苏清鸢奶奶的故事。以后,我们会把这份手艺和精神,一直传承下去,让西域也充满桃花的香气。”
沈念暖接过酒杯,喝了一口,清甜的香气在舌尖散开。他抬头看着灵桃林,又摸了摸腰间的贝壳,轻声道:“墨尘爷爷,苏清鸢奶奶,我们在西域的灵香山,看到了和江南老桃树同源的灵桃,还把江南的手艺和守护精神传到了这里。灵香山的百姓们,和江南的百姓一样善良、热情,以后,这里也会像江南一样,安宁安乐。”
贝壳轻轻泛起青白色的光芒,两道温和的声音在沈念暖的耳边响起:“念暖,孩子们,你们做得很好。守护的精神,从来不是局限在一方土地,而是要跨越山海,传递给每一个善良的人;互助的温情,也从来不是血缘的羁绊,而是每一个心怀善意的人,彼此扶持,彼此温暖。”
“灵香山的灵桃,与江南的老桃树同源,就像西域的百姓与江南的百姓,本就是一家人。只要你们能将这份精神一直传递下去,不管是江南海边,还是西域灵香山,都会永远安宁,永远充满生机。我们会永远化作桃花的香气,飘遍江南与西域,化作桃木的根系,扎根在每一片土地上,陪着你们,陪着每一个心怀善意的人。”
沈念暖闻言,眼中泛起泪光。他看着身边欢笑的众人,看着满林的灵桃与刚种下的桃木种子,心中满是欣慰。
在灵香山停留了一个多月后,沈念暖等人准备返回江南。灵香山的百姓们纷纷来到村口送行,他们给众人准备了满满的灵桃、灵桃桃花酒,还有当地的特色手工艺品。族长握着沈念暖的手,郑重地:“以后,灵香山就是江南的亲人!每年桃花盛开的时候,我们都会派代表去江南,看看老桃树,学习更多的手艺,也把灵香山的灵桃带给江南的百姓尝尝!”
沈念暖点头:“好!我们在江南等你们!以后,江南与西域,会永远像一家人一样,互相扶持,互相守护!”
带着灵香山百姓的祝福与思念,沈念暖等人踏上了返回江南的路途。一路上,他们依旧遇到了不少困难,可心中却充满了希望。他们知道,此次西域之行,不仅将江南的手艺与精神传到了西域,还结下了一段跨越山海的情谊。
历经两个多月的跋涉,众人终于回到了江南海边。老桃树下,早已挤满了迎接他们的百姓。李婶看到李远平安归来,激动地抱住他,泣不成声。沈念暖将西域的灵桃种子和灵桃桃花酒,分给百姓们,还讲述了在西域灵香山的经历,百姓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盼着灵香山的百姓能早日来江南做客。
此后,每年春日,江南海边的老桃树盛开时,西域灵香山的百姓都会派代表前来,带来灵桃种子和灵桃桃花酒;江南的百姓,也会派代表前往西域,送去桃花干和桃木种子。江南的桃花糕、西域的灵桃酒,在两地之间传递;墨尘与苏清鸢的传奇,在江南与西域之间流传;“守护”与“互助”的精神,跨越山海,深深扎根在每一个百姓的心郑
岁月流转,江南的老桃树依旧年年盛放,西域的灵桃林也年年丰收。沈家子弟代代传承着跨越山海的守护使命,江南与西域的百姓,也代代延续着互助同心的情谊。墨尘与苏清鸢的传奇,早已不再是江南海边的专属故事,而是成为了跨越地域的精神象征,化作了桃花的香气,飘遍江南与西域;化作了桃木的根系,扎根在每一片土地;化作了百姓心中的温情,守护着每一个人,直至千秋万代,永不停歇。
喜欢天亮后不遇见请大家收藏:(m.xspsw.com)天亮后不遇见闲时书屋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