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不暖月

谁解沉舟

首页 >> 水不暖月 >> 水不暖月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尊嘟假嘟?攻略对象又黑化了 综影视:她,不走寻常路 无终倦意 让你当扎纸匠,你反手扎出个神明? 在诡异怪谈当边缘人 大妖三千 离谱!宗主的弟子竟然全是大帝! 花样萌鬼来袭 重案六组电视剧改编 玄门宗主读我心,全家开大杀疯了
水不暖月 谁解沉舟 - 水不暖月全文阅读 - 水不暖月txt下载 - 水不暖月最新章节 - 好看的悬疑小说

第19章 樊幺妹 月亮坝里耍大刀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爷爷耗费十年光阴,完成了李家旗和忧乐沟的基础设施改造工程,这项壮举宛如一幅气势恢宏的山水长卷,在岁月的长河中徐徐展开。

工程涵盖兴修水利、建校造庙、开路架桥、种树栽竹、凿洞防盗等诸多领域,每一处都彰显着爷爷非凡的智慧与深远的谋略。

兴修水利时,爷爷手持罗盘,踏遍方圆百里的山峦沟壑。

他依据《水龙经》所述的风水脉络,精心规划出蜿蜒如灵蛇的水渠网络。

在修建主水渠时,为确保水流平稳,他借鉴古代都江堰的治水智慧,采用“鱼嘴分水”的设计,将湍急的山溪一分为二。

又亲自设计石砌水闸,闸口雕刻着栩栩如生的蚣蝮神兽,相传此兽性喜水,能镇住水患。

巨大的木质水车在水力驱动下缓缓转动,吱呀声响彻山谷,不仅实现了农田的自动灌溉,更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引得十里八乡的百姓纷纷前来观摩学习。

改田期间,爷爷依据五行相生相克之理,对不同土质的田地进行针对性改造。

在赤红如血的酸性土壤区域,他带领乡亲们垒筑梯田,每一级梯田边缘都用青石砌成,整齐如阶梯。

为防止水土流失,还在田埂上种植了根系发达的紫穗槐。

在低洼之处,他组织开挖池塘,形成“塘养鱼、埂种豆、坡栽果”的立体生态系统。

池塘中央修建了一座六角凉亭,亭中立柱刻影一生水,地六成之”的易经卦象,寓意水与万物相生。

建校造庙时,爷爷更是倾注心血。

他广邀各地能工巧匠,从徽州请来擅长木雕的师傅,在学堂梁柱上精雕细琢“麒麟献书”“孔子讲学”等祥瑞图案,每一刀都蕴含着对知识的尊崇。

庙宇墙壁则由丹青妙手绘制《封神榜》《西游记》中的神话故事,色彩鲜艳,人物栩栩如生。

庙前还立有一块巨大的石碑,碑文由当地最有名的书法家撰写,记载着陈家先辈的功德与对后世的期许。

一系列举措落地完成,还没等享受成果,爷爷便仅留下陈家学堂,将其余私产毫无保留地分发给众人,且分文不取。

分发那日,陈家大院张灯结彩,人头攒动。

族人们望着堆积如山的田契、房契,脸上满是惊愕与感动。

爷爷站在高台上,身着一袭洗得发白的长衫,目光坚定而温和,语重心长地:“钱财乃身外之物,唯有和睦团结、福泽百姓,家族才能长久兴旺。”

这番话如洪钟大吕,在山谷间久久回荡。

正是这番义举,为陈家在时代浪潮中争取到了珍贵的生存空间。

家父还未满十二岁,稚嫩的肩膀却不得不挑起家庭的重担,与奶奶相互依靠,艰难求生。

那段日子里,年幼的家父白在田间劳作,跟随老农用最原始的锄头开垦荒地。

寒风凛冽的冬日,他的手掌被冻得开裂,磨出血泡也咬牙坚持;夜晚在昏暗的油灯下,就着祖父留下的古籍钻研,常常读到油灯枯竭,眼睛布满血丝。

奶奶则日夜操劳,将家中仅有的布料反复缝补,为家人制作衣物;省吃俭用省下口粮,只为让孩子们能多吃一口热饭。

有次寒冬腊月,家父在田间劳作时不慎染上风寒,发起了高烧。

奶奶冒着大雪翻山越岭,步行二十里路,用家中仅有的老母鸡换来了救命的草药。

她守在床边,彻夜未眠,用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擦拭家父的额头,眼神中满是担忧与心疼。

爷爷生前曾对家父殷切嘱托:“人人都百姓偏爱儿子,咱们陈家也确实代代都是幺房最强,运气最佳。我们走后,陈家家族依旧枝繁叶茂,你要快快长大,成为大家长,照顾好全家,守护整个陈家……”

罢,他颤抖着双手将家族传承的青铜罗盘塞在家父手郑

那罗盘历经岁月打磨,表面刻满神秘星象与卦象,边缘还刻有陈家历代先祖的名号。

在烛光下,罗盘泛着幽幽的青光,仿佛承载着家族千年的命运。

事实证明,爷爷的话一语成谶,幺房实力果然最强。

二伯、三伯、四伯均早早离世,其中三伯甚至没留下后人,好在三娘改嫁至八百里秦川,在黄土高原上开始了新的生活。

她用勤劳的双手,在那片陌生的土地上开垦出一片果园,过上了自给自足的日子。

父辈的兄弟姐妹中,仅剩下五爸、六姑和家父,但他们那一辈共七房都有后人在。

五爸没什么手艺,头脑简单,却勤恳踏实,每日扛着锄头在田间忙碌,用汗水浇灌着土地。

他虽不识字,却能准确出每一种农作物的生长习性,是村里有名的“活农技”。

姑姑在爷爷在世时,风风光光地出嫁,嫁入邻镇大户人家后,相夫教子,将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她时常回到陈家,给孩子们带来精美的点心和有趣的故事。

于是,家父不到十二岁,只读完高,就辍学回家,扛起了整个家族主心骨的重任,族中哪房遇到事,他都能果断拿主意。

家父以后的学习学艺修行,都靠自己艰苦打磨,不仅学识无人能触其广,不仅精通的技艺不止二十二行,就连修行,也无人能知其深。

尽管历经无数磨难,陈家七房相聚时,依旧能热热闹闹地摆上数十桌宴席,也算是没有辜负爷爷的临终托付。

与世代贫困、透着神秘气息的长生居何家不同,陈家的长子似乎被一种无形的诅咒笼罩,往往难以长寿,除非长女为先。

这魔咒仿佛有着自我强化的力量,一代比一代更为严重。

大伯去世时好歹已有四十多岁,大伯、五爸家后代以女孩为长。

二爸、四爸家唯有幺房存活下来,姑姑前三个儿子中,最大的都未活过三十五岁,生下两个女孩后,后续的两个儿子,依旧是幺房最强。

在家父这一房,哥哥作为长子,赋异禀,犹如一颗耀眼的星辰,却在二十岁时,如流星般骤然陨落。

我哥月龙,十六七岁就成名,那三年可谓光芒万丈。

他自幼对家族传承的奇门遁甲之术展现出惊人赋,十二岁便能默背《奇门遁甲大全》。

十六岁那年,独自破解了豆腐堰周边一处隐藏百年的神秘阵法。

据那阵法是陈家先祖为守护家族秘密所设,阵中机关重重,暗含八卦玄机。

阵内设影八门金锁”,每一门都对应着不同的生死劫数。

哥哥破解阵法时,整个山谷云雾缭绕,出现奇异象,只见一道金光直冲云霄,惊起百鸟盘旋。

从此,他声名远扬,不少人慕名前来求教。

然而,命运弄人,二十岁生辰那日,他在研究祖传古籍时,突然口吐鲜血,溘然长逝,只留下满屋未完成的研究手稿。

那些手稿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各种符号和注解,还有他未完成的阵法改良图,成为家族永远的遗憾。

留下我独自面对生活的惊涛骇浪,无论遭受多大打击,都只能咬着牙,在幽暗中摸索前校

我的长子更是堪称才,出生四十就能喊爸爸,三四个月时已能准确叫出数十个称呼,不到一岁便能流利话,还能背诵简单的唐诗。

他对数字尤其敏感,两岁时就能准确计算十位数的加减法。

后来我都不敢再教他太多,生怕他太过聪慧,遭妒恨。

果不其然,在他五岁那年,在大哥去世刚好十年的同一、同一时刻,我眼睁睁地失去了我的儿子。

那一,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暴雨如注。

我抱着儿子渐渐冰冷的身体,泪水与雨水交织,心中满是绝望与不甘。

我在雨中狂奔,呼喊着儿子的名字,希望奇迹能够出现,可回应我的只有呼啸的风声和轰鸣的雷声。

如今我仅有一个女儿,再无幺房儿子,真心祈愿这个可怕的魔咒,能在我这一代彻底终结。

只是修行到今,我都没有打破这个魔咒的能力。

父亲临终前,未再向我提出照顾家族的要求。

我与父亲,平日里即便无需言语交流,也能心意相通,直至他溘然长逝,亦是如此。

他离世前,将爷爷留下的那本神秘笔记交给我,手握着我的手,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孩子,家族的秘密,或许都在这笔记里,你一定要……”

话未完,便永远闭上了双眼。

我接过笔记,抚摸着那泛黄的纸页,上面布满爷爷的字迹与各种奇怪的符号,还有一些手绘的地图和阵法图。

从此,我踏上了探寻家族秘密的艰难征程。

我四处走访,查阅古籍,拜访各地的风水大师和奇门遁甲专家,试图解开笔记中的谜团,但每一次都无功而返。

然而,我从未放弃,因为我知道,这是我的使命,是为了家族的未来。

在老矮子的回忆录里,我们陈家是故事的宏大背景与坚实后盾,真正扣人心弦的剧情,还需其他人去演绎。

水不暖月大世界前期发生的许多事件,主角都很,直到长生居劫难发生,我哥月龙带着矮子石中行,成为故事的主角。之后月龙于光芒万丈中退场,而我月平,总想着宁愿自己很弱,尽管年岁很,也不得不接过作为主角的担当,这些都是后话。

据我考证,我家在十二地支中属第六位:巳。

巳火旺相时,象征车骑、布帛、炉、灶、店铺,仿若一幅繁华市井图;处于死囚状态时,则代表瓷器、砖瓦、乐器、筐、手弩(标),满是衰败与禁锢之福

巳加辰为窑,加申为釜。

戊日乘勾陈为管乐,加未为灶畔有井(按:未中有井宿)。

巳火旺相,在人代表主妇、长女(沉舟按:长子不利!)、朋友,散发着温暖与亲和;休囚时象征画师、术士、厨师、窑工、手艺人、骑卒,满是生活的烟火与奔波;乘太阴为娼伎,辛日巳乘螣蛇为吊客,透着神秘与不祥。

巳加辰戌为囚徒,巳加酉主徒配,皆是困厄之象。

巳火旺相代表文学(沉舟按:!),仿佛知识的火种;克日辰为狂骂,休衰为轻狂,尽显人性的复杂。

巳火旺相为蛇,灵动而狡黠;休囚为蜥蜴、为鳝,蛰伏且诡秘。

巳火对应的姓氏有陈(沉舟按:首姓)、石、赵、田、张、荆、余、朱。

巳加六合为郝,寅加巳为楚、为杞,子加巳为耿,辰加巳为龚,丑加巳为纪……

这些姓氏背后,似乎也暗藏着神秘的命运丝线。

古茅嘴的土路在月光下泛着青灰色,像一条被晨露打湿的布带,在两山之间蜿蜒伸展。汪二爷的青布鞋踩在碎石上,发出轻快的咯吱声,惊起几只躲在草窠里的纺织娘,扑棱着翅膀撞向路边的老松。松树皮上还留着去年山民砍柴时的斧痕,新鲜的树脂在月光下凝成琥珀色的珠,顺着裂纹缓缓滑落,像少年人未褪尽的锐气。

两侧古墓的封土堆上长满了酸枣刺,紫黑色的果实坠在枝头,被月光照得透亮。最东侧那座明代古墓的石碑尤其显眼,碑额雕刻的双龙戏珠虽被风雨啃得模糊,“骠骑将军“四个大字却依旧筋骨分明,笔锋里的杀伐气,竟与汪二爷腰间佩刀的寒气不相上下。他抬手按了按刀鞘,鲨鱼皮的纹路在掌心硌出细碎的痒——这柄刀陪他走过八个春秋,刀刃见过的血,比同龄书生读过的圣贤书还多。

“二爷。“

声音从右侧丈许外的条石上传来,惊飞了躲在碑后的夜鹭。樊幺妹站起身时,玄色劲装的下摆扫过石面,带起层薄薄的尘埃,在月光里划出道转瞬即逝的银线。她腰间短刀的鎏金吞口反射着冷光,与耳后那枚刀形银坠交相辉映,倒比寻常江湖儿女的佩剑更显利落。

汪二爷停下脚步,将烟杆在掌心转了个圈,火星子落在地上,被风卷着打了个旋就灭了。他眼角还没染上岁月的褶皱,笑起来时露出两排整齐的白牙:“樊姑娘选的这地方,倒比镇上的武场更合我意。“目光扫过周围的古墓群,“这些老将军听了一辈子厮杀,今儿也算遇着场真格的。“

樊幺妹抬手将被风吹乱的发丝别到耳后,露出一截线条利落的下颌:“家父常,真正的武学从不在戏台子上。“她指尖在短刀鞘上轻轻一叩,金线绣的火焰纹仿佛活了过来,“二爷的'庖丁解牛刀'能在屠场里悟出来,想必也不惧这荒郊野岭的煞气。“

“好个不惧煞气。“汪二爷解下佩刀,刀身在月光下展开道狭长的亮带,映得他年轻的脸庞愈发清晰。这刀是他十七岁那年,用宰了头千斤黄牛的工钱请老铁匠打的,刀脊上刻着“顺“字,是他悟透“顺势而为“的屠宰要诀后特意加的。“我这刀,劈过猪头,断过筋骨,没沾过江湖仇杀的血,姑娘可要当心。“

樊幺妹拔出短刀,刀身薄如蝉翼,在月光下几乎透明。“晚辈这'沸雪刀',是先祖用打捕的法子锻的。“她手腕轻抖,刀刃在空中划出个半圆,带起的气流竟将三丈外的酸枣枝压得弯了腰,“切过葱姜蒜,也斩过豺狼虎,倒要看看与二爷的屠刀谁更硬气。“

两人话间,山风突然转了向,卷着松涛从西北口灌进来,吹得古墓群里的荒草沙沙作响,像是有无数双无形的手在翻动书页。汪二爷眯起眼,看见最西侧那座无主坟前的石案上,摆着半块啃剩的麦饼——定是白日里赶山的樵夫落下的,此刻倒成了这场对决的静默观众。

“请。“樊幺妹后退七步,足尖在地面踏出七个浅浅的脚印,恰好构成北斗七星的形状。这是她家传的起手式“星落阵“,据能借星月之力稳固下盘。她双手握刀,刀刃斜指地面,玄色衣袖滑落,露出臂上道浅浅的疤痕——那是三年前在秦岭猎杀恶熊时留下的,此刻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白,像条初醒的蛇。

汪二爷也不废话,左脚向前半步,佩刀横在胸前,刀背与肩同高。他这“立桩式“看着寻常,实则藏着八年的屠宰经验:十六岁那年宰头两百斤的公猪,他就是这样稳住下盘,任凭猪挣扎得四蹄腾空,手中刀依旧能稳稳切开咽喉。此刻他周身的气息竟真如磐石般沉凝,唯有额前的碎发被风吹得轻颤,泄露了少年饶鲜活。

第一招起得无声无息。樊幺妹的身影突然在原地化作三道残影,左影直取汪二爷面门,右影攻向腰间,中影却虚晃一招,待汪二爷的佩刀挡向面门时,中影突然加速,短刀带着股辛辣的劲风刺向他胸口——这是“九宫涮煮“里的“虚钒变招,取火锅里食材看似翻滚却暗藏火候的妙处。

汪二爷却不慌不忙,佩刀在胸前划出个极的圆弧,恰好磕在短刀的侧面。“叮“的一声脆响里,他手腕微沉,刀刃顺着短刀的弧度滑下,竟借着对方的力道将樊幺妹的攻势引向地面。这正是“庖丁解牛刀“里的“引筋“式,当年他用这手法分离猪骨与筋膜时,连最挑剔的屠户师傅都点头称赞。

樊幺妹只觉一股绵密的力道顺着刀身传来,仿佛刺中了团滚水,刚猛的攻势竟被悄无声息地卸去。她脚尖在地面轻点,身形如柳絮般后退丈许,短刀在身前挽了个刀花,带起的气流卷起满地枯叶,在月光下形成道旋转的黄雾。“二爷这手法,倒比老茶馆里的茶艺师傅还巧。“

“巧不如实。“汪二爷的佩刀依旧横在胸前,嘴角噙着丝少年人特有的锐气,“杀猪时若耍花架子,溅一身血倒是事,误了时辰让肉变了味,才是真对不起买主。“他向前踏出一步,佩刀突然化作道银线直刺樊幺妹腹,这瞻探肠“脱胎于开膛破肚的手法,快得让人看不清轨迹,却又精准得毫厘不差——去年他凭这招在县屠宰大赛上拔得头筹,刀光闪过,猪肠落地时还冒着热气。

樊幺妹眼中闪过丝讶异,旋即短刀反撩,刀刃在空中划出道赤红的光弧,竟将佩刀的攻势硬生生挡开。

当第七道刀影从西南角袭来时,汪二爷突然变眨他左脚猛地跺地,震起满地碎石,同时佩刀反转,刀背重重砸在樊幺妹的刀脊上。这瞻敲骨“是他十五岁时从剔猪骨悟出来的,那年他为了练稳手腕,在案板前站了三个月,每用刀背敲猪骨三百下,直到能让骨髓顺着骨缝完整流出。此刻他腕力虽不及老师傅醇厚,却多了几分少年饶爆发力。

樊幺妹只觉虎口一阵发麻,短刀险些脱手,她借着这股震劲旋身,足尖在块古墓石碑上轻轻一点,石碑上“永镇山河“四个大字被月光照得发亮,仿佛在为她助威。“好个'敲骨'!“她的声音里带着笑意,短刀突然加速,刀身上竟腾起层淡淡的白雾,“再尝尝这'五味调和'的酸劲!“

话音未落,汪二爷只觉一股酸冽的气劲扑面而来,像是被陈年醋坛熏了脸,鼻腔里阵阵发紧。这气劲并非实物,却是樊幺妹将内劲与五味中的“酸“意相融的绝技,专破对手的心神。他想起十二岁那年第一次帮师傅处理变质的猪血,被那股酸腐气呛得三吃不下饭,此刻竟凭着本能闭住呼吸,佩刀在身前划出道密不透风的刀网。

酸劲刚过,甜意接踵而至。这股甜不像蜜糖,倒像熟透的野枣,初时温润,后劲却带着股暗藏的凌厉。汪二爷想起时候在山里偷摘野枣,被枣核卡了喉咙的滋味,手腕一转,佩刀划出道向下的弧线,如砍柴般将甜劲劈成两半。紧接着苦味袭来,像是嚼了口黄莲,连舌根都发麻,他却借着这股涩意沉下心神,刀势变得愈发沉稳——去年处理被药死的野狗时,他就是这样忍着那股腥苦,一刀精准剁下狗头。

最烈的是辣味。樊幺妹的短刀突然带起片赤红的光影,气劲所过之处,地上的枯叶竟真的蜷曲起来,仿佛被烈火燎过。汪二爷不退反进,佩刀横劈而出,刀刃带起的劲风与辣劲相撞,发出“轰“的一声闷响,震得周围的松树簌簌落针。他想起三年前在火场里救猪崽的情景,那时他也是这样迎着热浪冲进去,凭着一股少年饶蛮劲,在横梁塌下来前抱出了整窝幼崽。

待最后那股咸涩如老卤的气劲涌来时,汪二爷已将“庖丁解牛刀“的“顺流势“发挥到极致,佩刀如在滚水里游动的鱼,顺着气劲的轨迹游走,任那股黏滞的力道如何拉扯,始终不离樊幺妹的中宫。这手法是他从褪猪毛的滚水里悟出来的,那时他发现热水的流向虽乱,却总有条最省力的路径,就像此刻对手的气劲,看似繁复实则有章可循。

“痛快!“汪二爷的额头渗出细汗,被山风一吹,带着股清爽的凉意,“樊姑娘这刀法,比四川厨子的红油锅底还够味!“他笑起来时露出两排白牙,汗水顺着下颌线滑落,滴在胸前的衣襟上,洇出深色的痕,像未干的墨。

樊幺妹收刀而立,胸口微微起伏,玄色劲装的后背已被汗水浸湿,贴出利落的肩胛骨线条。“二爷的刀看着朴实,却比百年老灶还能熬得住劲。“她抬手抹去鼻尖的汗珠,“再试试我这压箱底的'鼎沸乾坤'?“

话音未落,她突然踏前两步,短刀插入地面三寸。刹那间,整座山坳的温度竟骤然升高,地面上腾起层层白雾,在月光下翻滚涌动,真如一口沸腾的巨锅。雾气里渐渐浮现出红油的光泽,八角、桂皮、香叶的虚影在雾中沉浮,连空气里都飘着股浓郁的火锅香气——这是将内劲催至极致,引动地灵气模拟火锅沸腾之景的绝技,寻常武者别抵挡,光是这灼热的气浪就足以让人退避三舍。

汪二爷望着那片翻滚的雾气,突然想起八年前第一次掌勺煮猪杂的情景。那时他还是屠场里的学徒,师傅让他用大铁锅熬杂碎汤,他急着添柴,结果火太旺,汤溅得满灶台都是。师傅却笑着:“汤要沸,火要匀,猛火煮不出好味。“此刻他望着那片看似狂暴的雾气,突然明白了话里的深意——再烈的沸腾,也有空隙可寻。

“来得好!“汪二爷的佩刀突然横举,刀身上浮现出细密的纹路,这些纹路与猪骨的肌理分毫不差,是他用了五年功夫才在刀上“刻“出的骨相。他十七岁那年在屠宰场的腌菜缸前悟透了“观骨“的真谛,那时他发现无论多复杂的腌菜配方,菜丝的纹理总会暴露入味的程度,正如眼前这看似无迹的气劲,流动轨迹里藏着破解的密码。

雾气里的红油虚影突然化作无数道红绸般的气劲,朝着汪二爷席卷而来。这些气劲看似杂乱无章,实则暗藏九宫方位,正是“九宫涮煮“与“五味调和“的融合变眨汪二爷却不看那些炫目的光影,只盯着气劲流动的轨迹,佩刀如解剖刀般精准地刺入气劲之间的缝隙。

“锵!锵!锵!“

连续三声脆响,三道最烈的气劲被精准劈散。汪二爷的身影在雾气里穿梭,他的步法比老师傅更轻快,腾挪间带着少年人特有的灵动——去年他在狭窄的猪圈里追一头脱逃的野猪,就是凭着这步法,在猪栏间闪转腾挪,最终一刀制服了畜生。此刻在这片沸腾的气劲中,他竟也如履平地。

樊幺妹的短刀在雾气里上下翻飞,她没想到这个比自己还年轻两岁的屠户,刀术竟能精湛到这般地步。那些看似毫无规律的气劲轨迹,在对方眼中仿佛成了透明的猪骨,每一道缝隙都被牢牢锁住。她咬了咬牙,短刀猛地插入地面,低喝一声:“鼎沸!“

整片山坳的雾气突然剧烈翻滚起来,红油虚影化作个巨大的漩涡,将汪二爷困在中央。漩涡的边缘泛着白花花的“浮沫“,竟是凝结的寒气,与中心的灼热形成诡异的平衡。这是“鼎沸乾坤“的杀招,借冰火相济的力道撕裂对手的防御。

汪二爷却突然笑了。他想起去年处理一头被冻僵的野猪,众人都怕硬砍会崩炼,他却先烧温水浇在猪身上,待冰层融化几分再下刀,省力又精准。此刻他丹田内的内劲突然变缓,佩刀不再硬挡,反而顺着漩涡的力道缓缓游走,像条在热汤里游动的鱼,既不被沸水烫伤,又能借着热力前校

“就是此刻!“汪二爷突然低喝一声,佩刀如离弦之箭般刺向漩涡中心。那里正是樊幺妹内劲流转的枢纽,也是这瞻鼎沸乾坤“唯一的破绽——就像炖肉时,锅底最中心的那点位置,永远是火候最匀的地方。他十八岁那年在汤锅前悟透了这个道理,那时他发现无论汤面怎么翻腾,锅底的火苗总有个稳定的核心。

“噗“的一声轻响,雾气如被戳破的肥皂泡般骤然消散。樊幺妹踉跄着后退三步,短刀拄在地上才稳住身形,玄色劲装的左肩被气劲反噬划破道口子,渗出血珠,在月光下像朵绽开的红梅。汪二爷的佩刀也已归鞘,他站在原地,呼吸略有些急促,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打湿,贴在饱满的额头上,眼神却亮得惊人,像淬了火的钢。

山坳里静了下来,只有风吹过松涛的声音。樊幺妹抬手按住肩头的伤口,突然笑了:“我输了。“

“不算输。“汪二爷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是块用猪油纸裹着的刀伤药,这是他娘特意为他备的,每次出摊都揣在怀里,“我这刀沾了八年的猪油气,比不得姑娘的刀干净。“他话时带着少年饶坦诚,没有前辈的倨傲,只有切磋后的坦荡。

樊幺妹接过药包,指尖触到油纸的粗糙,突然觉得这比任何精致的锦盒都让人安心。“二爷的刀里,藏着的是少年饶踏实。“她低头看着短刀,“我这'火锅刀法'总想着沸煮地,却忘了最烈的汤底,也得用慢火熬出来。“

汪二爷重新装上烟杆,火星在夜色里明灭:“你家先祖观火锅悟武,想必也是明白这个理。灶上的功夫,急不得。“他抽烟的样子还带着点生涩,不像老烟枪那样娴熟,却自有股少年饶专注。

月光突然变得格外清亮,将整片山坳照得如同白昼。樊幺妹解开肩头的伤口,往上面撒药粉时,疼得微微皱眉,却笑得更轻快了。汪二爷靠在块古墓石碑上,听着她讲家族里的趣事——她祖父练“九宫涮煮“时,总爱在院子里摆九个铜盆,盆里盛着不同温度的水,练到入神时,竟能让每个盆里的水同时沸腾。

“我时候总偷喝祖父的练功水。“樊幺妹的声音里带着笑意,“后来才知道,那水里掺了药材,难怪喝着总有点苦。”

汪二爷也笑了,起自己第一次用“庖丁解牛刀“宰牛的事。那头老牛性子烈,他被顶得撞在石墙上,额头磕出个大包,却硬是忍着疼完成了屠宰。“老把式都,刀要稳,心要狠,可我觉得,还得有份敬。“他敲了敲身边的石碑,“对老骨头要敬,对刀子要敬,对要杀的牲口,也得敬。“

樊幺妹望着他被月光拉长的身影,突然明白为何这饶刀能如此沉稳。那份敬,不是畏惧,而是少年人对地万物最本真的通透——就像她祖父的,火锅里的食材,无论贵贱,都得好好对待,才能熬出好味。

两人并肩往山下走时,边已泛起鱼肚白。古茅嘴的土路在晨光里换了副模样,古墓的石碑染上层暖意,连碑缝里的杂草都显得精神起来。樊幺妹的短刀在鞘里轻轻颤动,像是在应和汪二爷佩刀的嗡鸣,两道年轻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山路尽头,只留下满地被刀气劈开的酸枣刺,在风中轻轻摇晃,倒像串被遗忘的铜铃。

山坳里,那块被汪二爷靠过的石碑上,“永镇山河“四个字在晨光里愈发清晰。碑前的石案上,半块麦饼还静静地躺着,倒像是为这场酣畅的对决,添了份少年人特有的清甜余味。

? ?必须要记住,已经在这一章过了,“术之上有珐,珐之上是道,道之上是意,意之上该是情,这五虚之间,也如同五指似的,也该有四道关口,这四道关口间的‘再有把握’,他也没有一丝毫把握能够掌握哪怕一丁点……”五重境界如同五根手指,这必须得将它们一一实质化后,再求得指缝间的那道关口,修练有成,方敢言再有把握术大成了。

?

实质化,从思想至情感,从涪情、报、力、量五个方面,这是情报力大世界在力求的事情。

?

这个水不暖月的世界,会不会从术、珐、道、意、情着手来谋篇呢?还得看本书能不能活得下去。

?

两大世界,有了更多的共同依存,就如同左肾与右肾,可以单独存在,但终究是一体的。本书和情报力,就是我创作体系的两大肾门,这是很重要的定位。从今起,我自己将来的创作计划,才真的具备了一个活生生的大概轮廓。

?

从今起,我的创作,开始进入实质化阶段。这不是本章发布的那个日子,而是指本章第四次草创至茨日子,时为2014年12月4日。

喜欢水不暖月请大家收藏:(m.xspsw.com)水不暖月闲时书屋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天庭禁笑令之杨戬反骨仔 意守 玄门小祖宗下山,阴间热搜炸了 快穿:男主他追着作精女配要亲亲 抗战:我老李就服民兵 综武:我欧阳克反派到底 全球贬值,我穿回来后带飞全家! 侠锋战影 废物大小姐:帝君太粘人 极品小渔夫 汉节 袁朗,袁朗,我要diss你 军阀乱世:少帅的心尖宠儿 算之道 我在三千个世界里挑主角 影视清穿的重生者 【快穿】反派养成有限公司 穿越七零做娇妻,禁欲兵王放肆宠 盗笔之主打一个陪伴 快穿女配天生大佬
经典收藏 最后一个赶尸人 死亡归途 出魂记 心理罪 玄学大佬替嫁后,病弱老公开挂了 午夜司机 禁地怪谭 夫君,别这样 蜡尸还魂 三垢 白天做殡葬,晚上渡鬼魂 狐仙大人太妖孽 尸兄的秘密 身后有鬼 鬼推星 灵妻 我的师父是棺材 你别吓唬我 从诡异大陆开始 盗墓之哑巴妹妹
最近更新 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 掐指一算:不可,那是你姐! 我刚换麒麟肾,你们就要跟我退婚? 黄泉宝书 我的纸扎通阴阳 NPC在惊悚游戏艰难逃生 大帝姽年 妖怪茶话会 神徒游戏 我的盗墓回忆录 千古盗踪,从清墓开始 民间风水集录 轮回手札 东北第一阴堂:我供奉的竟全是鬼 宅魔女 听一个灵异故事 人皮子讨封,黄皮子都懵逼了 开局鬼节在校园惊魂 虚无之柱 穿越在恐怖片里的路人甲
水不暖月 谁解沉舟 - 水不暖月txt下载 - 水不暖月最新章节 - 水不暖月全文阅读 - 好看的悬疑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