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有建听着鲁有林的讲述,心中的震惊渐渐转化为惊叹。
他没想到,这石油的用途竟然如此广泛,而且在古代就已经有人发现了它的诸多奇妙之处。
只是,用如此珍贵的石油来制作火油,实在是让他觉得有些可惜。
不过,他也明白,在战争中,火油的作用或许更为关键,只是这心中的惋惜却难以消散。
朱有建微微叹了口气,脸上满是惋惜之色,缓缓道:
“唉,北宋时期就已经懂得开采石油来制作墨了,到了明朝却又将它当作火油使用。
这石油的用途如此广泛,可你们却仅仅将它局限在这两种用途上,实在是有些浪费啊!”
鲁有林听了朱有建的话,微微点头,继续介绍道:
“圣上此言大有道理,这石油的用途确实不止于此。
它的热力比焦炭还要高,燃烧时所产生的墨烟,若让其入水沉积后,便会形成上好的墨泥。
而且啊,石油在燃烧时,于水面还会有浮油产生,这些浮油同样也能够燃烧。
另外,浮油燃烧时产生的烟雾比较清淡,不过却带着一股刺鼻的气味。”
朱有建听着鲁有林的讲述,心中的震惊愈发强烈。
他终于确认,此“石油”便是后世的主要能源。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思索与探寻,紧接着问道:
“既然这石油如此重要,那大明境内何处有石油呢?”
鲁有林略微思考了片刻,然后缓缓道:
“圣上,据我所知,延安府、庆阳府以及平阳府这三个地方的石油储量最多。
而兖州府、东昌府、济南府、开封府以及凤阳府等地,石油的储量次之。
此外,保定府和河间府也有石油产出。”
朱有建微微颔首,心中默默盘算着。他深知石油在后世的重要性,如今既然得知大明境内有这些产油之地。
便想着日后是否能够更加合理地利用石油,发挥出它更大的价值。
只是,这改变传统观念和开发利用的方法,又该如何着手呢?
朱有建的眉头微微皱起,陷入了沉思之郑
他想起了延安那边有油田,那是他曾经知道的地方;
山东有胜利油田,那是祖国大地上重要的能源产地;
河北好像也有油田,还有克拉玛依那广袤土地上丰富的石油资源;
东北更是有多个油田,尤其是那个因“铁人王进喜”而闻名的大庆油田,承载着无数的奋斗与拼搏。
“麻麻批地,东北必须收回来!”
朱有建在心中暗暗发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然,
“以后咱们大明重工业可是需要很多能源的,东北那片土地上的石油资源,对大明的未来至关重要。”
然而,朱有建深知现在不是与鲁有林他们谈论这些的时候。
当下,战争是重中之重,只有先解决眼前的战事,稳定局势,才能考虑其他长远的发展。
“现在不与鲁有林他们这些,先打仗再其他。”
朱有建在心中默默想着,
“大明重工以后得弄研究院,得网罗下工匠,共同研究石油的发展。
石油的潜力巨大,我们必须深入探索,让它为大明的未来服务。”
他的思绪又转到了橡胶上,橡胶作为石油产品,在现代工业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车轿轮子必须得有橡胶,要不然是真颠簸啊!”
朱有建皱着眉头,心中暗自思索着,
“好像东南亚有橡胶树,那是然橡胶,这个可以好好利用。
待关外事情弄完,赶紧造海船,去东南亚弄橡胶回来!
只有这样,大明的重工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我们的未来才更有希望。”
朱有建握紧了拳头,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仿佛已经看到了大明重工蓬勃发展的美好前景。
曹化淳坐在张家口堡内,昏暗的光线笼罩着他,他微微皱着眉头,正全神贯注地掰着手指算日子。
四月二十四日那,他在敌军的粮草里撒下了毒粉,算起来,到今二十七日,已经过去了三时间。
按照常理,敌军吃了掺有毒粉的粮草,身体应该早就发作了才对。
可是,现实却让曹化淳感到十分困惑。
上午的时候,他分明听到敌军还在扯着嗓门大声开骂,那声音中气十足,丝毫没有中毒后应有的虚弱迹象。
这实在是很不合理啊!
曹化淳的眉头皱得更紧了,心中的疑惑也愈发浓重。
起这敌军的伙食情况,满旗对于仆从军和蒙饶待遇实在是太过苛刻了。
就拿仆从军来,他们一只有两顿饭,而且都是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稀粥。
那些朝鲜人虽然心中有诸多不满,但在这严苛的环境下,也只能默默忍受,靠着这微薄的口粮勉强支撑下来。
而蒙饶待遇也好不到哪里去。
他们只有一顿稀饭,另外一顿还得自己想办法解决温饱问题。
如今,他们自带的干粮早已吃光,没办法只能去挖草皮和树皮,然后弄进稀粥里充饥。
那稀粥里夹杂着草皮和熟皮,看着就让人没什么胃口,更别填饱肚子了。
相比之下,旗军的条件算是好的了。
他们一能有一顿稀饭和一顿干饭,而且还能分到一点肉干。
其实这样已经很不错了,毕竟,大明各卫所的伙食与之相比,可差得远了。
如今大明军队里,吃的最好的恐怕就是这批太监卫兵了。
曹化淳想起了圣上给出的伙食标准,心中不禁暗暗点头。
朱有建认为打仗必须要有充足的体力,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按照朱有建的标准,士兵们一三顿饭,必须有两顿是干的,而且还要有一顿有肉。
行军干粮更是精心准备,有肉干加炒面粉,每三还必须有一顿火锅涮肉。
朱有建深知,只有让士兵们吃饱吃好,他们才能在战场上有力气打仗,不然的话,连弩都端不动,还怎么打胜仗呢?这道理再明白不过了。
可如今敌军那依旧生龙活虎的样子,实在是让曹化淳想不通。
难道是毒粉的效力出了问题?还是敌军有什么应对之法?
曹化淳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试图找出其中的缘由。
按清军这样的吃法,三的时间,确实还不足以让毒粉的效果完全显现,没有病发也不足为奇。
然而,到了四月二十九日,情况却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仆从军大面积地病倒了,那原本就不多的行军士气,此刻更是彻底消散。
地上的病号们横七竖柏躺着,面容憔悴,痛苦地呻吟着,任凭旗军如何挥舞着鞭子抽打,他们也是虚弱得根本无法起身。
旗军之所以没有病倒,其中的缘由原来是多尔衮的一项特殊规定。
有一顿稀饭,他们能够享受到细粮,这些细粮有专门的包衣奴掌管,与军粮是分开放置的。
这在艰苦的行军生活中,无疑是难得的优待,毕竟,大清骑兵作为作战的主力,被视为有资格享受这一特殊待遇。
而各级将领们的伙食更是优渥,一日两顿干饭,营养相对充足。
只有副旗主以上的高层将领,才配有资格享受三顿饭的待遇,可见多尔衮对于军队等级制度的严格执校
多尔衮身边的幕僚团队,以及代善、多铎等权贵人物,他们的生活则更加奢华。
不仅有充足的粮食供应,甚至还有酒有肉,在这艰难的战争环境中,他们依旧能够保持着相对舒适的生活状态。
喜欢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请大家收藏:(m.xspsw.com)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闲时书屋更新速度最快。